正文 第40章 《紅樓夢》中的現代養生方案(6)(2 / 2)

貼敷療法又稱外敷療法,是將藥物研為細末,與各種不同的液體調製成糊狀製劑,敷貼於所需的穴位或患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是中醫常用的外治療法之一,主要包括敷足療法、敷臍療法、穴位貼敷療法等。在《紅樓夢》中多次涉及此種療法,如第三十一回襲人吐血後敷藥、第三十四回寶玉挨打後把藥用酒研開敷上、第五十二回晴雯生病貼膏藥等,這幾種治療方法都是著名的中醫貼敷療法。

貼敷療法除能使藥力直達病灶所發揮作用外,還可使藥性通過皮毛腠理而由表及裏,循經絡傳至髒腑,以調節髒腑氣血陰陽,扶正祛邪,從而治愈疾病。一般可分為散劑、膏劑、餅劑、丸劑和糊劑等類型。

近年來,在科技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許多邊緣學科及交叉學科的出現,為貼敷療法等中藥外治方法注入新的活力。現在常用的貼敷療法主要有敷足療法、貼臍療法、穴位貼敷療法等。

2.中醫納鼻療法:通過鼻子治全身的病

所謂的中醫納鼻療法,就是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理,選擇適當的中藥作用於鼻腔,通過鼻黏膜的吸收作用、藥物的治療作用和肺朝百脈對全身經絡的刺激作用,用來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如《紅樓夢》第五十二回晴雯生病,寶玉讓晴雯嗅鼻煙,從而使晴雯通氣打噴嚏的療法,就是中醫納鼻療法的一種,也是一種著名的中醫外治療法。

醫學研究發現,鼻腔黏膜分布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鼻腔的靜脈與顱內靜脈直接相通,鼻後部及下部的靜脈彙入頸內和頸外靜脈,上部靜脈可經眼靜脈彙入海綿竇,亦可經篩靜脈通入顱內的靜脈和硬腦膜竇;且鼻腔血管豐富,有黎氏叢和克氏叢,而管壁缺乏內彈力膜層,為多孔性,所以藥物經鼻黏膜吸收更完全。現在常用的納鼻療法主要包括鼻嗅療法、鼻吸療法、吹鼻療法、塞鼻療法、水煎後聞吸療法等。

3.捶背療法:行氣活血,舒經通絡

捶背是一種早已流傳在民間的健身法。在農村和一些居民區,常可看到有些老年人叫兒孫給自己捶背,捶得直打嗝,頓時輕鬆愉快,與兒孫談笑逗樂。在《紅樓夢》也有很多關於捶背的描寫,如第五十三回寶玉見晴雯將雀裘補完,已力盡神危,忙命小丫頭來替她捶著,書中雖沒說捶的什麼部位,常識可知,捶的是背部。第五十七回黛玉咳嗽、吐藥後,紫鵑忙上來給黛玉捶背。另外,在賈府中,丫鬟們還經常為賈母、王夫人等人捶背,使她們感覺輕鬆愉快,筋骨舒坦,並由此緩解疲勞,使疼痛減輕。由此可見,曹雪芹先生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而且還精通養生學和中醫藥學。

中醫認為,人體頭部和背部正中線是督脈行經路線,脊柱屬督脈循環的一部分。督脈者,“總督”之義。人體經絡以督脈為統帥,它是整個經絡的綱領,主人體一身的陽氣,刺激督脈穴位可以影響內髒和整個機體。脊柱由骶骨向上至第七頸椎,幾乎每個脊柱節段都分布一個穴位。脊柱正中線旁開5分為華佗夾脊穴,旁開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腧穴。而捶背時刺激大椎、肺俞、脾俞、胃俞、腎俞等這些重要穴位,則可以疏通經氣、振奮陽氣、活血通絡、養心安神、調整胃腸功能,從而達到陰陽平衡、健康長壽的目的。

4.針灸療法:從外治內,安全可靠

中醫針灸是臨床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在《紅樓夢》也多次提到,如第七十五回中賈赦說的“針肋條治偏心”的笑話中就提到了針灸療法,第九十八回也有薛寶釵“窺察寶玉心病,暗下針砭”之說。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用撚、提等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它是一種“從外治內”的治療方法,而且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

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疾病的關鍵,辨別疾病的性質,確定病變屬於哪一經脈,哪一髒腑,辨明它是屬於表裏、寒熱、虛實中那一類型,做出診斷。然後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於相對平衡,使髒腑功能趨於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灸法也有鎮痛作用,對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等,鎮痛效果顯著。灸法無不良副作用,施於人體,不會使患者感覺疼痛,又不受暈針、折針或因針具消毒不嚴引致其他感染的威脅。

另外,病在皮膚肌肉應當淺刺,病在筋骨應當深刺並留針,以便隨症情變化,給予不同的治療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