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局仙生於1882年,直到1991年才辭世,是一位長壽老人。他還在年近百歲的時候,以書寫的《王羲之蘭亭集序》在全國群眾書法評比中獲一等獎,被人稱為書壇活神仙。許多人向他尋求長壽不老的秘訣,他揮筆寫下一首詩:
誰人不願體健強,
百計追求長壽寧。
那料自身具條件,
隻需隨在去思量。
起居有節憑生理,
心地光明務善良。
歲月無情一任逝,
三杯白酒夢羲黃。
蘇老幼年家貧,靠舅父資助上學念書,從9歲開始練字,24歲中秀才,後來任中學教師。日軍入侵後,他為拒絕當日偽校長,吃齋念佛,專門從事書法研究,臨摹了曆代名家的字帖。一年四季,每天堅持寫2500字。他說:“書法也是一種運動。寫字時,人要坐直,頭要端正,心平氣和,注意力全在筆端,那一點、一橫、一豎都要用全身之力,這就貫通了周身的氣血,可以調整體內各部分的機能。寫大字動作大,寫得順心應手時,伸展自如,就同打太極拳一樣,能達到一種超然忘世的境地。”
另外,蘇老一生居住鄉間,常在村前村後散步,綠竹思晚節,清溪照丹心,生活很有規律。他每天天明即起,打打太極拳,舞舞棍棒,既鍛煉了身體,也吸取了一些可供書法藝術借鑒的造型。他105歲時,一條腿受傷,每天還在室內繞大書案走2000步。
蘇老以素食為主,每天喝一次酒,酒量二兩,從不吃補品。
蘇老對於書法的癡愛以及健康的生活習慣使他安然活到了百歲高壽,跨越了兩個世紀,並最終取得了書法藝術上的成就。
冰心:心胸豁達,淡泊名利
冰心是我國著名的女作家,享年99歲。冰心老人在文壇上為我們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保持身心健康長壽方麵,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冰心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善待自己,她的幽默是胸懷坦蕩的標誌。坦坦蕩蕩的胸懷和良好的情緒,是一門很好的養生術。佛家養生講究“淨”、“靜”、“晶”,說的是心不幹淨,不能入靜,不淨不靜,難以修行。現代醫學也開始重視心身疾病。
冰心老人心底無私,樂觀豁達。她非常關心國家大事,為教育事業多次捐款。她輕財利,從不計較金錢的多少;輕名譽,從不為虛名所累。這種坦蕩的胸懷,使她永遠樂觀豁達。
冰心老人熱愛生活、喜愛運動。她小時候身體並不是很健康,但她生性愛動,登山涉水,出入兵營,既增長了見識,又鍛煉了身體。新中國成立後,她去各地參觀采訪,到世界各國從事文化交流活動。20世紀80年代她摔壞了腿,不能到戶外活動了,但她仍然思維活躍,筆耕不輟,時刻保持與外界的密切聯係,身心都處於和諧的、進取的狀態。
冰心老人95歲生日時,坐在輪椅上還堅持鍛煉身體。她的女兒吳青說:“媽咪,我們做操吧!”吳青做了一個擴胸動作,老人張開手臂跟著做一遍,動作幅度雖然不大,但顯得很用心。擴胸動作做了30次,吳青問:“累不累?”冰心搖搖頭。第二遍做手臂上舉,老人堅持做完30次,女兒笑著鼓勵說:“好極了,好極了。”
一輩子把愛心傾注在兒童身上的冰心老人,在94歲時,對兒童文學工作者說:“小孩子除了身體要好,最重要的就是心理要健康,要讓他們讀健康的書,看健康的報,聽健康的音樂。”
季羨林:不鍛煉、不忌口、不嘀咕
我國著名的東方學家季羨林教授現在已接近百歲高齡,但他仍然思維敏捷,說話中氣十足,除有一點慢性病外,別無大恙,這得益於他獨創的“三不”養生之道,就是“不鍛煉、不忌口、不嘀咕”。
不鍛煉並不是說反對體育鍛煉,季老先生認為,健康的身體是工作的保證,但是要把時間都用在鍛煉身體上而耽誤了工作,意義不大。季老更注重精神上的鍛煉,“健身先健腦”。
不挑食就是崇尚飲食的簡單可口,不苛求珍饈美味,季老常說:“人吃飯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決不是為了吃飯。”所以,他從不把精力放在一日三餐上,有什麼就吃什麼,隻要合口就行了。
至於不嘀咕,季羨林說,一個人的心態要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乃長壽之道也。中國古話說:“盡人事而聽天命。”首先必須“盡人事”,否則餡餅決不會自己從天上落到你嘴裏來;但又必須“聽天命”,人世間,波詭雲譎,因果錯綜,事情成敗的結果有時也並非個人力量能夠掌握的。隻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永遠保持心情的平衡,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