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靈性層(一)(1 / 2)

溫小富:“既然越高層影響越大,那為什麼不直奔這個靈性層?我看的一二本書,都沒看到啥靈性層,甚至身份層的內容都很少,而信念層的講得最多,這是為啥?”

夜無聲:“這個問題很好,可見小富不光看書,還有自己的思考。為什麼不直接講最高層靈性層呢?因為這一塊被宗教占領了。直奔靈性層好,就是讓你直接出家學道了,還學什麼NLP呢。NLP的相關書籍或課程裏確實不怎麼講靈性層,除了上麵的原因,靈性層的東西一般有些玄,如果NLP過多的講這一塊,就更難逃偽科學之說了。靈性層不行,那身份層不比信念層還高一層,咋不直奔這個?身份層其實也是信念,隻不過是特別重要的信念,它起領頭作用,所以單獨獨立出來。其實還是信念,信念升級成信仰,基本上就是宗教了。所以NLP裏一般的情況,如果隻牽涉到個人方麵的問題,我們會用到下麵的五個層次。對一般人來講,能用到身份層基本能解決大部分問題了。

再說回靈性層,各種宗教都會在這個層麵發力,所以宗教會流傳幾千年而不衰。李中瑩老師一開始是翻譯成精神層,後麵又把這層改成了係統層,引入家庭係統排列補充。家庭係統排列的範圍其實還是比較小的,家庭嘛,上麵還有國家,還有社會……我還是比較認同張國維博士老師所傳授的這種:靈性層,比係統層大多了。靈性層我們主要講講家庭這一塊,其它也不多講。”

溫小富:“我還有一個問題,靈性層說的是Who else?(還有誰?),其他人不屬於環境層嗎?這二層有啥區別,或者說這二層本來就是有一部分重複的?”

劉俊:“小富今天很給力,提得問題都不錯!”

夜無聲:“它們沒有重複,是這麼回事,大家看理解層次的最下麵二層,是行為和環境層,這二層都是可以用眼可以看到,而上麵的四層,是用眼看不到的,越往上越是,要用心才可能看到。基於此,環境層的其他人是我們能用眼看到其他人,而靈性層的其他人,是我們大腦內部的其他人,一個是外,一個是內。如何判斷是不是靈性層?有一個區分標準。如果你的出發點是為了自己好,就達不到靈性層;如果是其中包含了為了別人的部分就是靈性層。這個為別人又分二種:一種是與你有關的人。比如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親人朋友等。另一種是與你無關的。

我們先看個有關的靈性層例子:

1999年10月3日,在貴州馬嶺河風景區,正在運行的纜車突然墜毀,在纜車墜落的那一刹那間,車廂內來自南寧市的潘天麒、賀豔文夫婦,不約而同地使勁將年僅兩歲半的兒子高高舉起。結果,這名名叫潘子灝的孩子隻是嘴唇受了點輕傷,而他的雙親卻先後死去。1999年10月3日的這場災難讓當時隻有2歲半的潘子灝變成了孤兒這個生命的故事。

這對父母的行為深深打動了歌手韓紅,經過多方聯係,她領養了這個大難不死的小孩,並專門寫一首歌叫《天亮了》

這種‘為別人’還不算難,因為都是親人嘛,第二種就難了,這種是與你無關。比如,特蕾莎修女:

她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她從12歲起,直到87歲去世,從來不為自己、而隻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

特蕾莎修女以博愛的精神,默默地關注著貧窮的人,使他們感受到尊重、關懷和愛。特蕾莎修女,沒有高深的哲理,隻用誠懇、服務而有行動的愛,來醫治人類最嚴重的病源:自私、貪婪、享受、冷漠、殘暴、剝削等惡行;也為通往社會正義和世界和平,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是不是要比救自己的孩子更難,所以這種更靈性。

我們再看一個佛教的故事:

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行菩薩道時,曾經是一位商人,名叫貧窶,他經常在國與國之間做買賣。這一次,貧窶與一群好朋友們又乘船遠至他國去做生意。

在海上航行的途中,貧窶不時來到甲板,站在這裏透氣,當貧窶望向海洋時,忽然見到海中的大魚追食著小魚群,隻見大魚群快速的張開大嘴不斷的吞食著,小魚們倉皇的逃避,卻躲不過被大魚吞食的命運,成群的小魚很快就消失在大魚的口中,它們的生命就這樣消失。

貧窶感歎著小魚的無助與弱肉強食的無奈,他想著:“生命源遠流長,在不斷的變換外形中綿延,不知道這個道理的眾生卻在每一生中互相爭奪與殺伐,造成後世更深的怨懟與仇恨,冤冤相報無盡。我願以自己的色身布施給魚兒們,以換取無數的小生命,不再被大魚所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