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吹入堂室,夾帶著雨後的濕意,令人為之一醒。
袁閎漸漸的從沉思中回轉過來,正好這時後麵轉進一個荊釵布裙的婦人。婦人上前為袁宏倒上一杯茶,問道,“君子,前些時日我曾聽君多次提及公子和,顯然對他頗為看重,為何今日卻要拒絕他呢?”
聽稱呼,婦人應該是袁閎之妻。
袁閎曾築土室,不見妻子,隻有親母才能相見,傳言夫妻不和,今日一見,傳言多有謬誤。
袁閎聞言苦笑,前幾日呂範剛從壽春寄過來一封信,丘紇也親來詢問出仕何職,這些都瞞不過妻子。
確實是袁閎故意拒絕劉和,但袁閎有自己難言的苦衷。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每逢亂世,門閥世家都會多方下注。像潁川荀氏的子弟荀勘投效了本初,荀彧投效了曹孟德,這都是最有希望取得天下的潛龍。而若是天下有變,荀攸等子弟還可以投靠新的明主,保證荀氏長久不衰。”
“而我袁家不同,雖是四世三公,是天下第一等的世家,但本初、公路已參與到了群雄逐鹿的大局。”
“殊不知天下爭龍,有進無退,不勝則族滅。”
“我本來想交好公子和,是為了為家族留條後路,奈何如今本初、公路二人同根相鬥起來。若是兩人衰敗,整個家族都有煙消雲散的危機。所以,我必須將門下最傑出的弟子留給他們中的一人。”
“而老夫門下的其他弟子多不成器。若用之不當,不但起不到交好的作用,反而會結怨。封文通此人我見過,實在是難得的璞玉,若是將來袁家有難,說不定能用到今日的引薦之情。”
目前天下最強大的諸侯中,僅袁氏就占了兩人,袁家可謂是聲勢烜赫!
然而盛極則衰,又有誰看到這強盛之後的隱憂?
袁閎負手走到門外,望向遠處的天空,似乎已經看到了袁氏的衰敗。
……
南頓,葛府門前,大雨。
雨淅瀝淅瀝的地下著,這是本月第幾場雨了?
封旻望著雨點落在水窪上濺起的雨點,思緒不知道飄到哪裏去了。
此時的封旻身著當世流行的士子青衣,人看起來很文雅,隻是上麵打滿了補丁,顯生活有些拮據,看麵色也是有些饑瘦,不時傳來的幾聲咳嗽顯示著身上還帶著病。
封旻不喜歡雨天,這是從什麼時間開始的?應該是阿翁去世的第二天吧?
封旻清楚地記得那天自己強烈要求上陣討寇,說是要投筆從戎,結果被伯父勸阻。當天就下著大雨,自己與伯父大鬧了一場,這時傳來了阿翁的死訊。
旻父封觀,從小就有誌節,當時郡裏認為他應該被舉孝廉,封觀卻因為兄長的名位未顯,恥先受之,稱自己有風疾,不能說話。府君趙謙聽說了這件事後,十分感動,遂將兩人並舉為孝廉,一時傳為美談。
沒想到為報答趙謙的賞識之恩,最終以死報之。
從那天起,伯父封聞特別痛恨自己,因為弟弟之死而心懷愧疚。於是散盡家財招募勇士,四處討捕黃巾。
也是在雨天,封旻又收到了伯父喪報。
在辦完伯父的喪事後,家裏隻剩下了城裏的宅院,家徒四壁。
想到家宅圍牆上剝落的的牆皮,封旻不由得深深歎了口氣。
“我這裏廟小,著實委曲了先生的才華,還望你離開後能更好的發展。”此時葛府的主人葛休正站在封旻旁邊,手拈著須,目光中不自覺的帶著一絲俯視。
世態炎涼,封旻腦海裏不由得想到這四個字。
猶記得當年天子下詔將與旻父共死的六人封為“七賢”,郡裏的名士紛紛前來吊唁,門庭如市的樣子。
那時郡裏決定舉薦觀子,封旻以為父守喪辭而不就。待伯父戰死,府君趙謙也因敗績遷任他地,封府門前開始漸漸冷落,為了養家糊口,封旻不得以找了一份講席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