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回馬槍(1 / 2)

十月十三,南頓,晴。

來到大漢也有好幾天了,一直為生存忙碌,難得有時間放鬆一下,劉和就帶著親兵們在南頓縣城閑逛起來,享受了一把紈絝膏粱的待遇。

當然,在放鬆之餘,劉和也不忘練了幾手騎射,畢竟這才是亂世中安身立命的根本。前身留下這麼好的底子,扔了也太可惜了,哪怕將來不上陣殺敵,用來健體防身,也是不錯的。

南頓縣城雖小,卻因為處於汝陳兩郡的交界處,集市卻很大,彙集了兩郡的商賈。正好封旻有些私事要處理,就給他放了假,約好這天在北城門集合。

親兵們顯然是玩野了,直率的馬季一直嘟囔著玩的不爽,在北城門前等了片刻,便有些不耐煩了,

“公子,老封怎麼還不來,不會是卷著錢跑了吧?”

劉和無奈的看著馬季說著渾話,相識久了,就會發現馬季是幾人中最不靠譜兒的。

“來了。”

俞錫的眼最尖,或者說警惕性最高,時時刻刻都在觀察者四周。

果然,不遠處就有個牽著紅馬的士子走了過來,旁邊還跟著一個老兵。

士子精神飽滿,遠遠地就行了一禮,此人正是封旻。

“讓主公久等了。“

“無妨。”

劉和擺擺手,“阿嫂可已安排妥當?”

“托主公恩德,在景伯的幫助下,都已安排妥當。各種家具及日常用品都已購買齊全,這兩天又購買兩個婢子,雖然笨手笨腳,難得的是家世清白。又委托鄰裏幫忙照看,到主公那邊穩定下來,我便將鈴兒送到外舅家中安置。”

短短幾天,封旻的精神氣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善,那就出發吧!”見日上三竿,劉和便下令眾人出發。

此次回程,雖然多了一個封旻,但因為騎兵行事,速度倒也很快。

封旻新買的馬匹雖不是什麼好馬,但路況不錯,眾人有意放緩馬速,不愁跟不上。一路上指指點點,給劉和講述周邊的情況。

“前邊就是泗水亭了,”封旻指著指著不遠處的汝水道,“附近共有三條之流彙入汝水,因此這裏最早被稱為四水亭。不遠處就是陳家堡。始建於中平元年,也就是黃巾之亂的那一年。”

塢堡,又稱塢壁,塢堡是一種民間防衛性建築,大約形成王莽天鳳年間,當時北方大饑,社會動蕩不安。富豪之家為求自保,紛紛構築塢堡營壁。

本朝建立後,世祖曾下令摧毀塢堡,但屢禁不能絕。尤其是西北邊民苦於羌患,百姓往往自動組織自衛武力。而黃巾之亂後,中原地帶塢堡盛行,內部駐有大批的部曲和家兵,成為故吏、賓客的避風港。

陳家堡就是典型的塢堡。

它建在南頓縣地勢最險要的地方,控製要衝,處縣西北二十裏處。汝南作為黃巾之亂的重災區,大戶豪強不是被族滅,便是逃難到了他鄉,剩下的很多都衰敗下來,大批的佃戶流離失所,大片土地荒蕪作廢,雜草叢生。

而戰後陳家利用征剿黃巾所得錢財,購買了大片的土地,周邊的上千畝良田全變成了陳家的私產,族人姻親紛紛投靠,族中光是壯丁便足足有三百餘人,連同依附的佃戶以及先考生前的部曲不下千人。

陳家一躍成為南頓最大的豪強,但陳家堡的建立者並不是先考陳笠,而是劉和當初土地廟相遇的陳通陳伯舉。

這也是為何當時劉和多次表露自己求賢若渴的態度,陳通卻故作不知。對於一個不熟悉的人,他是不會輕易歸順的。

君擇臣,臣亦擇君!有資本的話,當然要找一個更好的東家。

陳通,“少聰慧,不好讀書,善騎射,勇力絕倫”。陳父陳笠,原本是南頓的遊繳。汝南太守趙謙被黃巾大敗之後,傳檄四方,號召郡縣豪強招募鄉勇共禦反賊,陳笠最先響應。陳通那是年方十五,便隨大人征戰四方,陳笠一路升遷至百人將。後遭遇賊寇埋伏,戰死沙場,陳通單騎殺入賊眾,殺散賊人,奪父屍身而還,賊人懾其勇,不敢追。後為父守孝,歸亭裏,部曲皆隨,建塢堡,眾人相投,賊人不敢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