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曳裾王門不稱臣(2 / 2)

其二,流民問題。合肥就在巢湖之旁,有大片既荒蕪又肥沃的土地等待開墾,到時不要說養活一萬流民,就是十萬流民也不成問題。

最後,發展問題。不是說有了地盤就能養活手下了,哪怕及時開墾出良田,種上了五穀,在收獲之前也都是要吃飯的。

按袁術的意思,以後是不能指望他了,那這些糧草從何處可得?這隻能能靠手中的城池和攻掠所得了。在九江除了壽春還有比合肥更富庶的城池了嗎?沒有!恐怕整個揚州恐怕也再找不出幾個來!

而對袁術來說,更是百利而無一害。

首先,九江的大部分的城池現在還都在周昂手上,合肥更是遠在九江的後方,攻之不易,送出去他也不心疼。

其次,隻要是自己的屬下,名分不重要,重要的自己就有了借口隨時調動他的軍隊了,這可比孫堅強的多。

第三,能否短時間攻下壽春,全看九江後方支援,九江後方力量幾乎全集中在合肥。若劉和能攻下合肥,九江就拿下了一半。

袁術眯著眼,顯然是在考慮利益得失。

張勳的眼睛裏卻也張起來,袁術對劉和和的安排看似與他關係不大,實際上卻大多了。蛋糕隻有那麼大,多一個人分,其他人自然就少吃一點。隻要劉和留在九江一日,,就會與張勳的利益產生關聯,很有可能分薄他的權益,不容他不關心。

於是,三人的目光一齊向袁術望去,就看袁術最後的定奪。

……

袁渙奉袁術之命親自送劉和出府,一出門劉和便忙令袁渙止步,稽首感謝道,“曜卿兄今日之助,劉和銘記在心,他日必有所報!”

袁渙是聰明人,劉和也不去扯什麼流民大義,隻是鄭重的許下承諾。

袁渙連忙擺擺手,笑著說,“我隻是為主公解憂罷了,何來相助伯衡和之說?伯衡可不要害我啊!”

兩人相視一眼,哈哈大笑,竟然有種惺惺相惜之感。

袁渙突然好奇問道,“伯衡為何不回幽州暫且不提,不知為什麼一定要留在後將軍的麾下啊?”

劉和神秘的笑了笑,學著袁渙的口氣道,“良禽擇木而棲,我劉和在此人生地不熟的,自然得找一個好的上家!”

“信你才有鬼!”袁渙無奈的搖了搖頭,也不知道這劉和到底打著什麼鬼主意!

……

在攻下下蔡城之後,劉和的軍隊就被安置在西城外的一座大軍營內,其實是把袁軍的西大營劃出一部分給劉和。

而原來營中的大軍除了留下監視劉和軍的兩萬人外,其餘的軍隊都遷到了城東和城南,也就是與周軍勢力的交界處,但隻要劉和的大軍開拔,剩下的這兩萬大軍也會開往前線。

劉和的軍隊雖然損失慘重,但主要編製還在,,一樣分為左右前中後五軍,雖然五軍將校缺失嚴重,但各軍依然堅持每天操練士兵,培養戰力,隻是因為糧草的問題,訓練的力度大幅度下降。

當劉和從袁術府中趕回時,校場上塵土滾滾,寒光閃爍,數百名士兵圍在周圍高聲呐喊,喊聲如雷。

趙雲的體質強悍,雖然傷勢未愈,但除了腿傷之外已無大礙,其他地方的傷口開始慢慢恢複。他渾身上下裹著厚厚的紗布,腿部的最嚴重,還不能走路。不過他是個閑不住之人,一早便跑來教授士兵們訓練,劉和也樂見其成,於是一回來便過來看看。

還不等靠近,一名士兵跑來,單膝跪下道:“啟稟長公子,那名叫陳到的年輕公子正在和趙將軍比武。”

“什麼?”

劉和頓時來了興趣,他早就聽說三郎武藝高強,卻不知道他高強到了何種地步,趙雲就是就好的試金石。

當然劉和並不認為陳到會是趙雲的對手,哪怕趙雲重傷未愈。

“快帶我去看看!”

不多時,士兵領著劉和來到了校場內,桓彪這家夥也在,隻是有些鼻青臉腫,但眼睛依舊很尖,一下子就看到了劉和,過來迎了過來,有些訕訕道,“主公,您怎麼來了?”

劉和笑眯眯道:“你職責在身,都能抽空過來,我閑來無事為什麼不能過來?”

“主、主公,我這不是想要為咱們幽州軍爭口氣嗎?”

“爭什麼氣?是指你這一身的鼻青臉腫嗎?”

桓彪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環顧了一下四周後,鬼鬼祟祟地走到劉和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