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選擇(1 / 3)

劉和的顧慮,實在是多此一舉。

連劉和劉和都看到了二人相輔相成,劉曄這樣的佐世之才,又豈會視之不見?

正如劉曄自己說的那樣,“寧為太平狗,不做亂世人!自黃巾作亂以來,我廣交天下英雄,編織人脈,拜訪名士,寄養高名,欲以此匡扶漢室,振興家名。可探,哪怕我是漢室宗親,阜陵王後,連自保都難,又憑什麼何來的一展抱負?為後來計,也隻能擇一明主侍之了!”

劉曄有感而發,情不能禁,遂將清茶換做烈酒,一飲而盡,語氣稍緩。

“自雒陽兩宮焚燒,天子的車駕西遷長安,我們漢室的統治就是開始搖搖欲墜,尋常的宗族子弟更是連基本身家安全都無法保證。當巢湖的鄭寶一封書信寄來,邀我共舉大事,我都不敢嚴詞拒絕。怕禍及家族,我連逃避都是不能,隻能暗地裏令家兄舉家遷往東城,自己留在九江以作牽製,這其中無奈心酸,不足為外人道也!。”

劉曄看得很明白,如今的大漢已經步入餘暉,世間的亂象就是最好的證明。九州鼎沸,軍閥割據,歲歲征伐不休,天下無有太平之地。

劉曄並沒有自立為雄的野心,哪怕他有天縱之才,想要在這個亂世生存下去,最好的方式還是尋一明主扶持。

鄭寶之流他是看不上的,但天下英雄雖多,有兩點決定了他,隻有不多的選擇餘地。

首先不能是外姓。

這裏的外姓指的不僅是劉姓之外的所有姓氏,也包括宗族之外的劉氏。

這不僅僅的是因為名聲的上的顧慮,還有外姓諸侯對宗室子弟的猜忌:哦,我都要奪你們的劉家的江山了,我憑什麼相信你一個劉家子嗣,還會全心全意的幫助我?就算你全心全意的幫助我,一個連宗族都能被背離的叛徒,你又如何保證你不會再背叛我?

曆史上劉曄曹魏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最後卻鬱鬱而終,就是最好的證明。

其次,不能離江淮太遠。

這一方麵是因為家族的拖累,他必須僅僅照看;令一方麵則是家族所能給他提供的助力,隻限於江淮之間。

千萬不要小瞧家族對個人的助力,哪怕是頂級的謀士,也是需要家族幫助的。

袁紹麾下的各大謀士鬥來鬥去,除了手段,靠的都是什麼?是家族!

蔡瑁、二荀一入劉、曹帳下,便迅速登頂,除了才華,靠的又是什麼?是家族!

能助西涼軍謀天下的賈詡,到了曹操麾下卻隻能謀己,除了避嫌,缺的是什麼?是家族!

跟隨劉備顛沛流離十餘載,劉備死後才大權在握的諸葛孔明,除了資曆差,缺的又是什麼?是家族!

曆史上劉曄之選擇曹操南下江淮之際,才前去投靠曹操,一方麵是因為曹操已有了潛龍之相,有極大的可能一統天下;一方麵則是因為家族所能夠給他提供的助力,隻限於江淮之地。

在家族的幫助下,他才能夠在江淮間,編織人脈,拜訪名士,擁有諾大名聲;在家族的幫助下,他才順利的除掉鄭寶,拿下陳策,獲得入仕進位的雄厚資本。

單以這兩點論,目前能夠劉曄選擇的諸侯就隻剩下兩人了,一個劉表,一個劉和。

與劉表相比,劉和的劣勢很明顯,地盤小,兵力少,內憂外患不說,還寄人籬下。

但也是一點優勢也無,首先是劉和與劉曄的相合之處,這點前文已說,不需贅言。

其次是劉和所占的天時地利。

合肥周圍最強大的諸侯就是西邊的袁術。

但九江這一戰,終止了袁術如日中天的勢頭,袁術勢力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