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子揚,有何妙計?”
一聽劉曄並不是反對自己,而是有了新的計劃,劉和的語氣頓時緩和了下來。
“無他,入虎穴,斬賊首耳!”
為了擺脫鄭寶的威脅,劉曄前前後後做了好幾個月的調查、謀劃,想出的辦法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其中‘入虎穴,斬賊首’,是最簡單直接,也是最危險的一個方法。
當然了,說它危險,那隻得是他獨身一人的情況下,如今有了劉和的幫助,危險還是可以控製在一個相對合理的範圍內的。
對此,劉曄早就有了通盤的考慮。
“居巢賊雖然聲勢浩大卻有兩個致命的問題,一則是賊首鄭寶的性格缺陷,一則是所有匪寇的通病。”
“先說鄭寶,他的身上有兩大弱點:一是懦而信人,二是窮而貪利。兵法有雲,懦而喜信人者,可誑騙以迷其智;窮而貪利者,可贈其財貨以誘其心。抓住這兩點,就足以將鄭寶陷於死地!”
“再說匪寇,匪寇們大多目光短淺,貪近利,忘遠害,忘恩而畏威,勢弱則倒戈。鄭寶先後兼並了張多、許幹等多支賊眾,部眾當中的問題尤為嚴重:爭權奪勢,各懷異心、兵敗受損、士氣低落……”
“隻要我們能遣一支精銳,深入虎穴,斬得鄭寶的頭顱,到時候就可提其頭顱與其部下相見:誘以小利,脅以重兵,許其高位,赦其前罪,眾賊震怖,則頃刻可下。”
劉和聞言苦笑,這不就是漢代版的特種兵們?不用說,執行計劃的領頭人,必然是劉曄本人了!
可是這對劉曄來說,太危險了,這是劉和所萬萬不能允許的。
先前的計劃,劉和早已得知,新計劃無非是改了一下地點,將主場換成了客場,但其中的威脅,卻直線上升。
劉曄原來的計劃是以天使的名義,誘鄭寶下山,趁機殺了鄭寶,吞其部眾。
這個計劃有兩個難點,一是天使的問題,一是鄭寶是否會來的問題。
首先是天使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
周、袁的一場大戰,參與者不僅僅隻有他們兩方勢力,還有他們各自的盟友。
不過袁術的盟友陶謙,隻是在一旁敲了敲邊鼓,而周昂的盟友劉表(劉表實際是袁紹的盟友,而周昂則是袁紹的盟友兼屬下),則下了死力氣,機緣巧合之下竟然幹死了袁術薦命的豫州刺史孫堅,而袁紹薦命的豫州刺史周喁則最後被趕到了江東。
豫州一下子由兩個刺史,變成了一個也無,連九江太守周昂也不知所終,太守之位懸置。
接著,朝廷很快派出了使節,宣布兩地高官的重新任命。因為這兩地目前都掌握在袁術手裏,因此天使直接去了袁術那裏,宣布任命。
而天使則與劉曄有點關係,所以答應過兩天前來合肥,所以天使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至於第二點,鄭寶是否會來,那還用說嗎?
曆史上鄭寶就是這樣死在了劉曄的手裏。當時聽聞天使到來,鄭寶特意率領數百人,帶著牛和酒前去迎接使者
前麵也說了,鄭寶此人表麵上對於當官一事有些兒戲(自稱不存在的巢湖太守),實際上他是非常渴望得到朝廷的認可的。
他兵敗受損,威望大跌,聽從屬下的建議,同意威望更高的劉曄,由軍師升為這個不存在的巢湖太守,就可以可以看出他對這個太守的渴望。若是有機會得到朝廷的認可,他恐怕是樂於冒險的。
利用鄭寶身上的這兩大致命的弱點:懦而信人和窮而貪利,計劃是很容易成功的。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本來計劃按部就班,一切都很順利,隻要再過幾天,天使前來合肥,計劃就可以實施了,奈何鄭寶的突然尋死,打亂了眾人的計劃。
現在光等是不行了,隻能主動出擊,但是去執行的人卻很難辦。此行危險太大,劉和當然不同意劉曄前去,萬一折了他,劉和還不得後悔死!
可此事確實又離不開劉曄,劉曄的據理力爭,竟駁劉和啞口無言!
最後劉和不得不妥協,“去,可以。但必須加上我!”
“主公(校尉),此事萬萬不可!”
堂上眾人聞之變色,紛紛上前勸阻,但劉和決心已定,豪不動搖。
“我決心已定,諸位勿要再勸!”
劉和當即拿出了主公的威風,如今他的權威已深入人心,麵對劉和的強硬態度,眾人不由得搖頭苦笑。
劉和這樣做,自然有他的思量。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的道理,劉和是懂的,因為他比誰都怕死。從他與曆史名將周泰見麵,都得隨身帶著趙雲,就可以看出他有多怕死。
像後世穿越小說中的主角,若是學了一身武藝,哪個不是親上戰場,大殺特殺?可劉和偏不,他偏偏大軍的後方能躲就躲,不能躲就逃。他苦練武功的目的是自保為主,殺敵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