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大戰將起(1 / 2)

就在三人在趙昱府中鬆了一口氣的時候,幾名騎兵奔馳而來,進入了刺史府,有要事向陶謙稟報。

“使君此時正好在房內處理公務,我這就去給幾位通報,幾位先等一下。”片刻後,府中就有人應著。

“恩,多謝了!”幾名騎兵一臉凝重,默默地朝對方點了點頭。這次事關緊急,作為土生土長的徐州人,他們是不願意事情朝著他們所預期的那樣發展。

可是他們隻是我足輕重的小卒,根本幹涉不了州裏的決斷。

很快,這人通報了管事,管事又快步進入書房中,見到了正在處理政務的陶謙。

“主公,內務軍的密探來了,有要是稟報與您。”管事不敢大聲,隻得在陶謙麵前站住,輕聲說道。

陶謙雖有埋頭政務,聞聲還是將目光投過來,“內務軍?是南邊的事情,還是北邊的事情?”

內務軍就是徐州的密探部隊,由陶謙手下的親信曹宏掌控,負責對外打探情報,對內監察屬官及士族。

“是南邊的情報。主公,密探此時正在外麵等候,您是否現在就……”這人看向陶謙,小心翼翼請教的說著。

事有緩急,密探會連夜來拜見自己,顯然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於是他沉思了片刻,說道,“先讓他到側廳裏去……我等會就去。”

陶謙吩咐的說,又命婢女替自己換了一套衣服,去取一些茶點。

管事得到吩咐步出書房,對外麵密探說道,“諸位,主公馬上就到,我先帶大家去大廳,這邊請吧。”

“有勞了。”為首者點了點頭,帶著手下跟著朝側廳走去。

這側廳,實際上就是一大型的書房,私密性比較強,位於大堂之側,專門接待貴客用的。有桌案,也有文房四寶,方便吟詩作賦,也方便記錄要事。

看著婢女將清茶和點心擺放在案桌上,幾名密探一動不動,恭恭敬敬的侍立在一旁,等候著。

不一會,臉色陰沉的陶謙便從外麵步進來,低聲問道,“到底是什麼事情,讓你們連夜趕了過來。”

所有的情報都是分級的,甲等最高,乙等次之,其後是丙、丁、戊、己。乙級及甲等情報,可以不經曹宏,直接稟報陶謙。

曹宏既然沒有過來,來的隻是幾名密探,顯然不是什麼小事。

眾人見陶謙來了,連忙恭謹行禮,為首之人將密信遞上。

陶謙喝了一口熱茶,提了提神後,這才接過密信,細細的看了起來,隻是還沒看幾眼,他的臉色就徹底陰沉了下來。

“豈有此理!袁術小兒,真是欺人太甚!”

這時,密探的首領沉聲說道,“使君,有一事,您可能還不知道。劉表已經從豫州撤兵,而袁術並沒有回汝南,而是直奔淮南去了。”

封丘之戰之後,麵對曹軍,袁術之所以連連戰敗,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與劉表突然出兵豫州,切斷他的糧道有很大的關係。

而袁軍駐紮在邊境上,防範外敵的重兵,也大部分被其羈絆住了,無妨北上支援袁術。

“怪不得呢?”

如今外敵盡去,相比於封閉排外,人口稀疏的江東,富庶安穩的徐州和江淮這兩塊肥肉,顯然更適合袁術培元固本,迅速的彌補戰敗所造成的元氣大傷。

但隻要是個正常人,就不會將主意打到勢力強大的盟友身上的,但袁術偏偏就這樣做了。

也許在別人看來,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袁術可不是正常人,作死的事情他都不知道做過了多少。

雖然袁術目前的這一舉動看起來非常荒謬,但這是在曆史上真實發生過的,現在隻不過提前了幾個月而已。

此時陶謙有些明白,陳瑀為何會冒然來信給自己,請自己出兵助他將袁術趕出淮南了。看來對方並沒有與袁紹一方有所勾結,而是對方已經先一步得到了相關的情報。

“袁術啊,袁術!你這是自尋死路!”

陶謙須發皆立,雙目瞪圓,猛地一下將情報排在桌子上,目光中寒意逼人!

幾名密探眼觀鼻,鼻觀口,低眉順眼的立在一旁,也不說話,就像木塑一般,似乎什麼都沒看到,也沒有聽到。

隻是偶爾飄過去的目光可以依稀的看到,密信上寫道,“……袁術欲自立稱帝,文武紛紛勸阻,術無奈,遂自稱為徐州伯兼領揚州刺史……”

“袁術目前已經到了哪裏?”

陶謙畢竟不是普通人,很快的壓下了心中的怒火。他滿滿地的在廳內踱了幾步,思索起應對的方式。

陶謙可不是三國演義裏說的老好人,他這個人在漢末可是出了名的耿直倔強,甚至可以說是桀驁不馴。

在他年輕的時候,關中的北宮伯玉等率領羌胡進犯三輔,朝廷委派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前往討伐,張溫請陶謙為參軍,接遇甚厚,但陶謙素來輕蔑張溫的作為,心懷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