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試探(1 / 2)

清冷的寒光灑落在大地上,給列陣的士兵們披上了一身銀色的“鎧甲”,更添殺伐之氣。

隻見一個個以二百為一曲組成的方陣,足有十多個,列陣於壽春城中,鼎盛的軍勢間有一個“陳”字的大旗挺立,威勢赫赫。

此時月明星稀,寒光如水,映得兵器閃爍著亮光,煞氣衝天。

“討伐叛逆,討伐叛逆!”

猛的,這三千多州兵齊聲吶喊,震天動地,頓時使壽春城上下,無不變色。

“討伐叛逆,討伐叛逆!”

全軍齊聲呐喊,震天動地,高喊之後,士氣大振,作為主帥的陳瑀更是熱血沸騰,豪氣盈胸。

壽春並不是淮南的郡治,而是揚州的州治,故而全州的五千餘州兵皆屯兵與城外,在陳瑀的一聲令下,便調入了壽春城中。

揚州本來有超過兩萬人的州兵,但是在三年前諸侯討董的時候,陳溫調撥了五千的多的精銳往助曹操,隨著曹操追擊董卓時遇伏大敗,五千多精銳賠的幹幹淨淨。

顯然陳溫與曹操的關係不一般,這也是為什麼周昂區區一個太守就敢於挑釁袁術,因為他的背後有著一州刺史陳溫的支持。

可惜隨著周昂的戰敗,揚州的州兵力進一步縮水。在壽春城被攻下之後,袁術更是長期坐鎮壽春,使得州兵的數量遲遲不能補充上來,勉強維持在五千上下。

但陳溫好歹也是堂堂的一州刺史,雖然對全州的掌控力比不得徐州的陶謙,也不是袁術可以輕辱的。故而在他“病重”退讓的情況下,袁術也不能過於逼迫。

陳瑀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趁勢上位的。隨著陳溫的刻意放權,陳瑀的野心也一步步膨脹,朝著陳溫預期的方向不斷發展。

隻是陳瑀也不是傻瓜,就算他看不清陳溫的算計,下邳陳家還是有不少明白人的。隻是這裏麵牽扯的利益太大,容不得陳瑀不動心。

加上時機難得,作為天下第一流的世家,陳家還是有資格和能力賭一把的。反正陳家的根基在徐州,失敗了也不會傷筋動骨。

所以現在的局勢早就不在陳溫的掌控之中了,已經病入膏肓的他也沒有精力去關心這些事情了。

陳瑀看向左右,十幾個曲陣,近三千人,不由得有些誌得意滿。

本來他是不打算這麼早動手的,畢竟他還不是真正的揚州刺史,動起手來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可是時不待人啊!

雖然陳溫舉薦他繼任揚州刺史的信函已經送往長安,而陳家前去活動鋪路的使者也已經出發了,但揚州刺史一職的任命什麼時候能下來,甚至是到底能不能下來,還是一個未知數。

陳瑀此時能做的就是趕緊抓住時機,將生米煮成熟飯,到時候權威日落的朝廷就算不願意,也會捏著鼻子認了。

此外,陳瑀之所以如此急切,還有還有一份不為人知的擔憂。

也不知是天氣轉寒的原因,還是心病的原因,陳溫真的病了,而且病得不輕,能活幾天連醫匠都不能確認。

陳瑀畢竟不是袁紹一係的嫡係,袁紹聯盟中也不是鐵板一塊,可謂是各有各的打算。

陳溫舉薦他擔任揚州刺史來抗衡袁術,未必能得到他人的認同。陳溫活著還好說,一旦死去了,袁紹未必不會選擇別人來取代他。

所以陳瑀能依靠的隻有自己以及自家族的力量!

看了看手下的大將陳牧、萬演,陳瑀不由得在眼中燃起熊熊的鬥誌。

就在這時,都尉萬演已經按照陳瑀先前的吩咐開始誇耀武功,他策馬衝在陣前,大聲喊話,一半是宣傳舉兵的正義性,一半向全城展現己方的實力。

作為州兵中僅存的都尉,也是陳瑀在軍中的主要支持者,萬演是一杆最好的戰旗。

全州都知萬演神勇,隻見他策馬前行,身形筆挺雄偉,喊話的聲音,透出強烈的鬥誌和信心,所到處都惹起陣陣致敬和喝采聲,士氣為之大振。

在一處高台上,張勳觀看著,露出一絲惱怒,下一刻,恢複了平靜,沉聲問道,“後將軍已經到了哪裏?”

張鮍作為張勳的謀主,也是典農校尉帳下的長史,自然常伴在他左右,這時聽著他問他,恭敬的回道,“已經過了淮水,正向壽春連夜趕來。”

見高台上的士兵們戰戰兢兢,目光中充滿了膽怯,張勳不滿的皺了皺眉,大聲冷笑道,“哼,陳瑀這家夥真是自尋死路!當初兩萬多人都守不住壽春,現在他的手下隻有五千餘人,我倒要看看他拿什麼抵抗後將軍的大軍!”

張鮍何等聰明的人,卻是知道張勳故意這樣說,是提升手下的士氣,於是笑的說道,“主公可是高看陳瑀了。當初周昂可不僅僅隻有守城的兩萬餘人,更是有著整個九江郡在後麵支持。現在整個淮南(即原來的九江)可都在後將軍的手裏,而他兵不過五千,據不過一縣,城內又魚龍混在,人心各異,他哪有什麼能力守住壽春?恐怕等到後將軍的大軍一到,他就立刻棄城而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