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皖縣之局(1 / 2)

在居巢縣以南的丘陵山地裏,一支五千人的軍隊正浩浩蕩蕩向西疾行,為首大將鐵盔鐵甲,手執一杆鑄有黑色紋路的大刀,胯下一匹雄駿的火焰烈馬,而他的身後則是一杆掛著“陸”字大旗的廬江戰旗。

此將名叫王廉,字明義,已年過五十,卻勇猛不減壯年,乃是追隨陸康最久,也是他最倚重的老將。

王廉雖然不是什麼名揚的天下的名將,卻有著豐富的沙場經驗,更是在剿滅黃穰的戰役裏立下赫赫威名,使得廬江群賊聞風喪膽。

在王廉身旁跟著一員小將,騎乘白馬,身掛銀甲,手持著一根黝黑的大鐵槍,配合著他高大的身材,顯得他英氣勃勃,神采飛揚,這員小將正是陸康的長子陸儁。

此前前陸儁正陪同使者到合肥找劉和求援,恰逢袁軍大舉進攻皖縣,陸儁便奉父親陸康之命,跟隨老將王廉一起前來支援皖縣。

之所以會有這麼一支大軍遊弋在舒縣之外,還得從袁術敗退回淮南開始說起。

自從大敗之後,袁軍沿途繳獲和搜刮的糧草輜重便丟得一幹二淨,作威作福慣了的袁大將軍,還沒意識到,他已經四麵皆敵,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仍然毫不客氣地直接向陸康索要米三萬斛糧草。

先不說九江能不能拿出這麼多糧草,就是能拿出來,陸康也不會給他。他早就看袁術不順眼了,認為對方是叛逆,閉門不與之來往,而且整修戰備準備迎敵多時。

袁術當然大怒,立刻就有了攻滅陸康,拿下廬江的打算,也就有了向孫策妥協,並派遣他攻打陸康的一幕。

孫軍現在也算是兵強馬壯,雖然在兵力上比不得廬江,但軍中的將士們卻都是能征善戰的狠角色,可不是廬江這些久在腹地,偶爾打打賊寇的郡兵們能比的,故而很快就將廬江城池層層包圍了起來。

但陸康也不是簡單地人物,他在廬江的威望無人能比,雖然他隻能率軍隊固守,但手下士兵之前有休假外出的,聞訊皆返廬江,郡裏的豪傑遊俠們更是紛紛前來支援,乘夜爬城牆回來幫助守衛。

為了防止後麵趕回的士兵被孫策發現,被其剿殺,陸康便瞞著所有人,派遣最倚重的大將王廉,帶著五千兵馬悄悄出城,遊弋在舒縣城外。

一來可以收攏返軍的廬江將士,並吸收前來投靠的遊俠、義士,二來可以當做是遊弋在皖縣、舒縣兩城之間的機動兵力,隨時支援出現危機的城池。

這已經是陸康所能拿出的極限兵馬,要知道廬江雖然富庶,畢竟比不了汝南、南陽這樣的大郡,支撐一萬五千的郡兵供給已是極限。

這一萬五千的郡兵中,有五千駐守在皖縣,一萬駐守在孫軍主攻的舒縣。雖說舒縣還有一萬多的輔兵、丁壯,但是在抽走五千郡兵之後,剩下的一萬五千多兵力,防禦孫軍的瘋狂猛攻已經有些吃力了。

所以王廉的這五千兵馬在協助皖縣守軍迅速擊潰圍成的袁軍後,必須快速返回,保障舒縣的安全。

故領隊的王廉、陸儁兩人一路西進,話語不多。但王廉知道陸儁的身份,故而對他很是尊敬,陸儁也知王廉是父親麾下第一大將,又教授過他武藝,所以他對王廉也尊重有加,兩人你尊我敬,氣氛十分融洽。

“陸公子,這次袁軍進攻皖縣,非同小可,卻是我們小瞧了他們。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沒想到皖縣城裏還有這麼多的士族畏懼袁術的威勢,竟然與陳紀暗通款曲。郭睿的手下隻有五千郡兵,分守四門本來就很吃力,協助守城的丁壯們又大都與城內大族們有關聯,若是趁著袁軍守城時作起亂來,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我們能否快速趕到,對於皖縣守軍來說非常重要。”

陸儁想到皖縣裏囤積的大批糧草輜重,便點了點頭,“我們盡力而為!”

陸儁話語不多,但說的每一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作為陸康的長子,身份尊貴,在郡兵中的影響力非常大,但他卻有沒有行軍打仗的經驗。所以他必須謹言慎行,不敢幹擾王廉的決策和指揮。

王廉剛要開口,忽然聽見前方傳來一陣喧鬧,他不由一愣,急問道,“發生什麼事了?”

“老將軍,有人看見樹林裏有一道黑影閃過,不知是人還是猴子!”

這時,陸儁也看見了,一個身影在樹林裏飛竄,靈活異常,在林間竄來竄去,他凝視片刻,臉色大變道,“不是猴子,是一個人,隻是靈活矯健罷了。不好,很有可能是袁軍的斥候!”

王廉冷笑一聲,“管他是人是猴,看是他的身子快,還是我的箭快!”

王廉張弓搭箭,瞄準了人影,隻聽弓弦嗡嗡顫抖,卻見一支鐵箭已如閃電般飛射出去,轉瞬間釘在了黑影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