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撤退(1 / 2)

程緒的計劃很簡單,那就是將孫乾等人安插自己的隊伍中,隨著他們一同出城。

接下來,程緒又簡單的闡述了一下他們為何會出現在這裏的原因,孫乾聽後唏噓不已,感歎亂世行路之不易。

原來程緒護送著自己及劉家的一大批家眷南下,雖然有著黑衣衛的護衛,但是一路的依然遇到了諸多磨難,不比孫乾到泰山來輕鬆多少。

在幽州時還好說,畢竟劉虞在州中的威望無人能及,無論是地方官府,還是鄉野賊寇,無人敢於騷擾,一行人順順利利的出了幽州。

隻是當他們進入冀州之後,無論一行人如何小心匿跡,最終還是被袁紹發現了行蹤,友好的請到了袁府做客。

隻是在聽聞劉虞戰敗被俘,公孫瓚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的消息後,袁紹不欲得罪幽州民心,痛快的將程緒等人放行,並派兵一路隨行,禮送出了冀州境內。

因為青州目前是公孫瓚勢力範圍,為了不被青州各地的官府扣押,一行人直接轉道兗州,多繞了一點路,過泰山而入徐州。

隻是在眾人華縣停駐休息的時候,正好遇到了泰山大戰的爆發,一直被羈留華縣無法趕路。

及至華縣落入了陶謙和闕宣的手中,程緒和江淮派來的使者急忙拜見了陶謙和闕宣,獲得了離城允可,這才整頓人馬,打算第二天南下。

不過徐州方麵出現變故,陶謙當天就離開了華縣,擔心闕宣變卦的程緒時刻關注著華縣城中的狀況,所以他在第一時間發現了孫乾等人的到來,也有了這次的連夜拜訪。

至於為什麼會認出孫乾的真實身份,除了程緒曾經聽說過青州有這麼個人之外,離不開他敏銳的政治嗅覺和強大的分析能力。

當初劉虞起兵征討公孫瓚之前,程緒就曾經極力勸阻於他,“公孫瓚雖有過惡,而罪名未正。明公不先告曉使得改行,而兵起蕭牆,非國之利。加勝敗難保,不如駐兵,以武臨之,瓚必悔禍謝罪,所謂不戰而服人者也。”

後來的事情證明,程緒的建議才是正確的,但是這些話對於一心武力消滅政敵的劉虞來說,無疑是對他威信的挑戰。

要不是劉和的使者覺得對方才幹非常,出麵將其保了下來,恐怕程緒早就如曆史上那般,被劉虞斬殺祭旗了。

但也正因為如此,遠在青州的孫乾才聽聞了程緒的大名,並清楚的知曉了對方的才能。因此他毫不懷疑對方有能力,悄無聲息的將自己等人帶出華縣。

但是在思忖了片刻之後,孫乾還是緩緩地搖了搖頭,拒絕了程緒的好意,“我倒是不懷疑程兄的能力,但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再周詳的計劃也可能因為意外出現變故。一旦出現了紕漏,孫某倒沒有什麼,若是因此連累程兄,孫某於心何忍?”

孫乾當然不是害怕連累了對方,這隻是他的一句托詞罷了。程緒略一琢磨,就明白了孫乾的顧慮。

雖然劉和向公孫瓚表達的自己的善意,但雙方並沒有化敵為友,其父劉虞目前還被軟禁在公孫瓚的手裏,雙方仍屬敵對狀態。

作為公孫瓚屬臣田楷派出的使者,孫乾不想與程緒等人走得太近,給田楷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也是情有可原。

見孫乾如此忠職,程緒不由有些惺惺相惜,但是孫乾心意已決,他也不便堅持,便起身告辭,並希望他明天過去送行。

孫乾欣然應諾。

第二天清晨,孫乾果然如約出現在出現在城門處,為程緒等人送行。令他驚訝的是,泰山賊首闕宣竟然也一臉笑容的出現在了送行的隊伍當中。

對孫乾的出現,闕宣也很驚訝,但不知為何,他對孫乾陶謙之侄的身份似是相信了幾分,並邀請對方參加中午的酒宴。

孫乾雖然一頭霧水,卻知道一定是程緒在背後幫了自己的忙,由是非常感激,如約參加了對方的酒宴。

酒宴闕宣屢屢勸酒,話裏話外具是對孫乾身份的探究。孫乾應對自如,非但沒有讓闕宣看破自己的身份,反而他對自己頗為欣賞……

“當!”“當!”“當!”……

刺耳的警鍾聲在城頭上回蕩,泰山賊一陣大亂,原來城外有曹軍正準備偷襲,卻被戍守的賊兵發現,隻得改為強襲。

隻見曹兵們扛著雲梯大喊著衝殺而來,而守軍則奮起反擊,一時間箭矢如雨,滾木礌石砸下。

聽得城外聲響,闕宣丟下碗筷,拿起長刀便從廳堂衝出,厲聲大喊,“所有兄弟都起來迎戰,讓曹軍知道我們泰山兵的厲害!”

主將的一聲令下,上萬名泰山賊兵衝上了城頭,協助原有的守兵抵禦曹兵的強襲。

所幸城池依山而建,地勢險要,雖然賊兵們遠不如青州兵精銳,但是隻要防禦得當,曹軍一時卻也攻不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