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不安分的陳瑀(1 / 2)

海西,陳府。

一間密室當中,人影儕儕,議論紛紛,對於虎頭蛇尾的泰山之戰,所有人各有自己的看法。

“太可惜了!”有人喟然長歎。

“連父親和胞弟都死在別人的手裏了,曹操這個手握雄兵十萬的一州州牧,就這樣忍了?”有人狐疑。

“本以曹操近年紮根兗州,處於四戰之地,必會與袁術、陶謙衝突不休。有我們相助大人,必能靜坐一旁,隔岸觀火,坐收漁翁之利。即使占不了兗州,也能窺視徐州,不想曹操竟然如此能忍……”有人暗中瞅著上首的威嚴男子。

揚州刺史陳瑀,或是說吳都太守陳瑀,漠然以視,並不動容,暗裏卻是暗自皺眉。

上麵這兩個職位都是他自封的,前一個因為被趕出了壽春,所以朝廷並沒有承認。在朝廷新近任命了宗親劉繇為揚州刺史後,即使對方現在還沒有赴任,陳瑀也已經回不去壽春了。

如今屯兵海西,窺視江東的他,幹脆自稱了吳都太守。

但是對於陳瑀來說,徐州才是他實現心中野望的最好選擇,畢竟家族在徐州根深蒂固,乃是州中一等一的世家。

隻是陶謙在州中威望極高,旁人很難撼動。本來曹操反擊徐州之時,會是一個好機會,可惜……

“按說於公於私,這對曹操來說都是一個機會,曹操不該按兵不動的,僅僅拿下泰山,就駐足不下,實在不是他的作風、”

陳瑀凝眉不言,回想著手下這兩天搜集來的情報,總感覺有些東西沒有抓住,感覺仿佛是缺了些什麼……

陳瑀想到這裏,他就莫名有些煩躁,心裏不由遲疑起來,是將注意力轉回徐州,靜待大變?還是繼續與吳郡的嚴白虎合作,與孫家爭奪江東?

“是不是因為糧草問題?聽說曹操在接手兗州之前,那裏的生產就已經因為戰亂遭到了極大破壞。後來經曆了袁術的一番肆虐,曹操又一舉收降了青州的百萬黃巾,兗州能撐到現在就已經是個奇跡,哪裏還會有什麼餘力南下向徐州複仇?”

這時突然有人小心翼翼的提出了曹軍駐足泰山的原因。

這話一出,室裏就靜默,人人都知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曹操並不是放棄了複仇,而是將複仇的時間延後了。

陳瑀沉默一陣,吐一口氣,“既然徐兗之戰短時間內不會爆發,我們就先放一邊,思考一下我部以後的發展方向吧!”

眾人垂首,俯身聽命。

就聽陳瑀說道,“我部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奪得一塊立足之地。現在隻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趁著徐兗大戰的時機,往北和陶謙相爭徐州,二是趁著孫家在江東立足未穩的這段時間,與江東群雄爭奪江東。”

陳瑀掃一眼下麵人,“但是以我們現在的實力,隻能選擇一條路,這可是決定我們未來的重大抉擇。”

“大人之意是?”麵麵相覷之後,幾個文官出身的下屬低聲問道。

陳瑀目光閃動,沉聲說,“自古以來,得中原者的天下,兗州、徐州地處中原,人口、英才都是占有大塊,正是我們據之以成帝業的根基,我若說不動心那是不可能的。隻是無論是陶謙和曹操,都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有方士傳言,天命其餘東南。江東四郡雖然偏居一隅,但是卻可以隔岸觀火,觀北方群雄逐鹿,坐收漁翁之利。然而有個前提,那就是我們必須與野心勃勃的孫家拚個你死我活。”

“但是隻要我們主臣同力,任何一條路都會成為一條光明坦途!”

這話一出,人人振奮,都是世家出身,大家投效陳瑀,還不是奔著從龍功臣的目標來的?

隻是陳瑀之前的落荒而逃,還是使得人心失了大半。這時又看到了希望,眾人多少又重拾起幾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