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一整個學堂的人,無論老幼一起吼莊子是什麼感覺?
周老頭有樁皮事,就是鼓吹讀書務盡,盡讀,盡悟。本意是讀書的時候需要多次咀嚼才能夠明白其中含義,多次領悟才能夠真正的體會到文辭間的道理,很美妙的教學理念,不過後來給給季默學著大漢的解詞方式一忽悠,說著盡讀,意分為二,一為盡,二為讀,一者周先生已經講清楚了,二者自然就是讀,讀有分為默讀和朗讀,而清晨的時候,正是適合朗讀的時候,大聲的把學習的內容讀出來可以正氣,明神雲雲。
季默何人?孩童也?不是!
季默乃是學堂裏所有學子的師叔!這就是先生訓斥的第二條,所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都的對著六歲孩童行晚輩之禮,雖說納悶,不解,委屈,不過老周祭出“禦賜戒尺”便一切情緒灰飛煙滅。所以季默的提議也就得到大家的附議,於是再現了鄉間學校小孩子拖長聲音朗讀課文的舊光景。
季默沒有非要在文學上弄出點名堂的目標,所以大多時候都是用混的,他的心思都放在了模擬器上,隻要是自由溫書時間,必定和全天候待機的模擬器進行頭腦內部的對話,反正周老頭不考究自己功課,回到府上也沒有人敢考究自己功課,家中老頭一人,隻會騎馬射箭拚酒大嗓門嚷嚷,自己一撒嬌就能搞定。
白日裏有了去學堂的時間,王府也就清淨了許多,而閑暇之餘季默依舊鬧騰,依舊大張旗鼓的搞著晨跑,並且逐漸的把晨跑轉化為了學堂裏學子的晨練,所以逐漸的京城每日清晨內外城牆間的一大群公子哥鬼吼鬼叫的跑步就成了一景。
白天學文混日子,晚上修武受折磨,這樣的生活一晃就是六年。
六年間季默已經從一個完全稚嫩的奶油小孩長成了略有幾分青澀的少年郎,模樣一樣俊俏,不過行為舉止間多多少少的加進去了些許讀書人特有的秀氣,周老頭這段時間裏的諄諄教誨到底是功不可沒。從外表看來,季默絕對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少年讀書頑童,其實呢,他已經在那模擬器煎熬中把人拳的上一篇拳打人四個階段練完,不過卻遲遲無法突破,大漢也就一直沒有讓他再練下篇,不過每夜的魔鬼訓練倒是一直沒間斷過。人拳自成體係,四個階段練下來季默倒是體會到了它的奇妙之處,用肢體的訓練節約無端消耗的能量,然後存於體內,簡直就是一門由外而內的全能武學體係,沒有專門的內家真氣修習功法,但是卻在一次一次的練習中不斷的積蓄能量,閑散的分布於身體上麵,等到用時再聚集起來,這和內家真氣有什麼區別?反而是,這樣練功根本沒有所謂的走火入魔的危險,越練精進速度越快。
六年內發生了一件大事,也就是周老頭的正名之作!
這事情是這樣的,原本學堂辦到第三年的時候,適逢秋闈,老周學堂裏的所有的學生包括學生的師叔季默都通通披掛上陣,全部參加,全身而進,全身而退,全部中舉!這在夏國來說是個大事情,大新鮮事,因為大夏國重武之風頗盛,秀才之類的都少,這回學堂裏一次性中了幾十個舉人,皇帝一高興,狠狠的賞賜了一通,也道是大夏文昌武盛,幾十人全部都弄了個從七品的虛官頂著,學堂也是鑲了金邊,成了國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