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事無小。什麼事情隻要與國家沾上丁點關係就注定了越弄越大。
按照季默自己的認為,千裏求親這事還真有幾分浪漫,擱在現代,估計真的能抱得美人歸。隻可惜沾上了政治的邊。
老王爺久不理朝政也給皇帝叫去上朝了,回來摸著腦袋苦笑,聽他說朝上吵得挺凶,大臣們分成兩派,自然是反對派和讚成派。
反對派的意思很明確,這一次求親不過是民間之舉,雖然求親之人不乏有皇親國戚,但是秦明,女真等國沒有官方表態,如果這樣莫名其妙的就把這群人放進了國,那國之威嚴何在?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讚成派的理由就相對平和些,沾著政治說政治,捏著大國說胸襟,如果大夏國連這點氣度都沒有,那不就更丟人了?更何況求親的隊伍裏有皇子,世子什麼的,這些人的身份擺在那,不可能隻是代表個人意思,若是能趁此機會為三公主謀得一佳婿,並且和某些大國改善關係,那不是一舉兩得?
這些隻是文臣的意見,至於武將們站在後麵還沒有弄清楚情況,前麵已經是吵的不可開交,什麼國之威嚴,國之氣度,來來回回的相互扣大帽子。武將們的意見很統一,吵有個鳥用,派兵出去把他們都砍了不就好了嘛。吵能解決問題?
皇上坐在上麵實在是聽不過去了,也就輕輕的清了下嗓子。也就是這麼輕輕的一聲,下麵吵架的人們就自動停了下來,其實在皇帝麵前當差是辛苦的,皇帝自己家的閨女,關這一幹人等屁事呀,不過要表現出為國為民,表現出自己有見地,有為國分憂,為君分憂的決心和熱情,就必須要相互針對的吵。口水戰要旁征博引以顯示文人的風貌和自己的素質高,一邊還要豎起耳朵,斜起眼睛注意上頭的反應,當國家公務員真的是不容易。
所有人都看著皇上,皇上卻看著站在下麵低頭打瞌睡的老王爺。
“賢王什麼意見?”
老王爺似乎給這一聲驚醒了,全身抖了一抖,抬起頭來回了句,聽憑皇上安排。你看看,誰說武將出身就都是粗人了,老王爺這一手連消帶打噎的皇上半天沒回過神來。
“都散了吧,朕自有主張。”皇帝也是個妙人,吵不出結果,也就沒再繼續為難下麵的群臣,有些主意其實早就有了,但是作為皇帝,自有一番禦人之術。
“那父親認為皇帝會怎麼做呢?”季默靠在老王爺身上,抬著問道。
“不知道!”
但是不出三天,皇城中央就發出了個正式的詔書,曰三公主公開選婿!隻要年齡在二十五歲以下,尚未婚配的男性,隻要能夠通過文武比試中通過一項,就能得到最終晉見公主的機會,公主就有可能在這些人當中選出自己的夫婿。詔書後麵還羅列了一係列的賞賜。這一個詔書一出,立刻引起了大夏國全國的軒然大波,然後迅速波及到國外,秦明等國也立刻做出了回應,求親的人群馬上就得到了官方的正名,搖搖擺擺的往宋陽趕去。
一石激起千層浪,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在摩拳擦掌,想要抓住這個機會魚躍龍門。京城宋陽的餐飲住宿業都迎來了又一個黃金時期,老板們高興了,眉開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