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身體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做孩子最好的心理師(3)(3 / 3)

重大的生活事件

小孩若體弱多病或有一次重大的心理刺激,如受人欺負,被恥笑,造成自尊心受損,都可能使其變得羞怯。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呢?

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

平等、理解、溫馨的家庭環境能給孩子勇氣和自信。克服孩子的羞怯,更要有這樣的環境。在孩子麵前不要濫用父母權威,尤其是對易羞怯的孩子。家裏的事尤其是與孩子有關的事,要多征求和尊重孩子的意見。例如,帶孩子去公園,要征求孩子去哪個公園,準備帶些什麼,使他覺得自己是這次小小旅遊的組織者和主人。這樣他就會以一種主人的姿態出現,樹立自信心。在家庭中,父母對孩子也要多用些民主型的語言,如:“你認為怎樣?”“行嗎?”如果孩子為你做了些什麼,你要表示“謝謝!”讓孩子覺得在家庭中對他是平等的,這有利於克服孩子的自卑情緒。

父母要做一個好榜樣

如果你是一個開朗的人,願意與人交往,那毫無疑問地,你能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如果遇見陌生的人或事對你來說都會有點難度,敞開心胸去麵對別人不失為鍛煉自己的好方法。即便這樣,你也用不著和孩子來討論。孩子們一般都會成長得比成人們更勇敢、更外向,超過我們,讓我們感到驕傲。

別用你自己的成見給他們以壓力,諸如“你就是羞怯,因為我就這個樣子”的說法,對孩子增進社交能力極為不利!

你和孩子一起在社交場合時,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來做自我介紹(臉上要有微笑)。讓你的孩子看看,你不害怕去見幼兒園的新人或者新鄰居。你甚至可以談一談向新人作自我介紹是一件多麼令人愉快的事,因為這能讓他們感覺更舒服自在。

鼓勵孩子交朋友

交朋結友是孩子社會化的一種表現。羞怯的孩子,擔心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去交友。這時父母就應鼓勵他,首先讓親朋好友家的較熟悉的孩子與之一起玩,克服他交往的恐懼心理,然後再鼓勵他在同學中去交朋友。當孩子帶朋友到家中時,父母要表現出熱情,別不當回事,以增加他的勇氣。

多給孩子以鼓勵

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表揚,膽怯的孩子更重要。他們本身就自責,缺乏勇氣,在做某件事之前,預見的是自己不行。如果這時給他一些鼓勵,增加他的勇氣,他會把事情辦得很好。

不要以成人標準苛求孩子

對於害羞、怕生的孩子,增加他麵對人群的信心是很重要的。例如當他主動跟別人打招呼,或隻是害羞地對新朋友微笑時,父母要適時給予鼓勵。孩子隻要一受到稱讚,他就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嚐試。同時,在孩子沒有達到預期的表現時也不要責怪孩子,否則孩子會更退縮。

當人越來越了解自己周圍的人際關係後,他就能作出越來越合適的反應,這就是人為什麼能進步的原因。孩子之所以怕生,是因為他對身邊的人際關係還沒有什麼了解,所以會排斥、會害怕都是很正常的。父母如果能站在孩子的立場多為孩子著想,就不會再以成人的標準來苛責孩子,也才能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對孩子作出適當的引導。

總而言之,我們做父母的要重視對孩子羞怯行為的矯正,為孩子順利成長並融入社會,在他們的人生起點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