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熟悉兒童經絡——做孩子最好的按摩師(2)(2 / 3)

如果小兒有病,按摩小兒身體的某一部位,通過經絡的聯係,使其體內相應的髒腑產生相應的生理變化,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小兒按摩治療範圍很廣,可以對發熱、感冒、咳嗽、哮喘、流口水、腹痛、腹瀉、便秘、厭食、疳積(營養不良)、夜啼、遺尿、近視、小兒肌性斜頸等多種常見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未病先防,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小兒按摩有著強身防病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

(1)未病先防:通過按摩,小兒氣血調和、經絡通暢、陰陽平衡、正氣充足,因此可以起到不得病、少得病的功效。

(2)防病傳變:小兒得病後傳變較快,易發生危急狀態,小兒按摩可以起到預防發病、防止傳變以及發生危急病症的作用。

幫助孩子增高

人的身高雖然受種族和父母遺傳因素的影響,但實踐證明,後天因素也不容忽視。

要讓孩子充分發揮自身遺傳所賦予的身高增長的潛力,使他們能科學長高。首先要保證充足、均衡的營養供給,這是生長發育的基礎。然後,科學的體格鍛煉是身高增長的催化劑,督促孩子每天至少要有20~40分鍾的有氧運動時間,即在這段時間孩子的心率最好能達到120~140次/分鍾。跳繩、籃球、排球、踢毽子、跳躍等以下肢運動為主的鍛煉,對身高增長也會有明顯幫助。

俗話說:“人在睡中長。”這是有其道理的。孩子睡著後,體內生長激素分泌旺盛,充足的睡眠有利於孩子長高,所以,要有充分的8~10小時的高質量的睡眠。

此外,有一套按摩法是可以使孩子增高的:按壓孩子腳底的湧泉穴,湧泉穴在孩子腳底板的前1/3凹陷處。按揉孩子後背的命門穴,或者用艾灸條來灸命門穴,是很有效的方法。在取穴時采用俯臥的姿勢,命門穴就在腰部的後正中在線,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每個穴位操作3分鍾,再加上捏脊5遍,就能促進孩子長高。

用按摩的手法調節孩子的脾胃

按摩是中醫常見的一種物理治療方法,具有疏通經絡、調整髒腑的作用。如果父母能堅持對孩子進行按摩,可使孩子健體強身,增強其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這裏介紹一種治療孩子胃口差、消化不良的家庭小兒按摩保健方法。具體手法如下:

按、揉、推四橫紋穴

四橫紋穴位於手掌麵食、中、無名、小指的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操作時,父母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別按揉四橫紋穴,約2~3分鍾;也可推四橫紋穴,將小兒四指並攏,父母用右手拇指自小兒的食指橫紋處推向小指橫紋,推50~100次。具有調中行氣、和氣血、除脹滿的作用。

按、揉、推板門穴

板門穴位於小兒手掌大魚際處。操作時,父母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門穴。按揉時,順、逆時針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橫紋可止瀉,由腕橫紋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嘔,來回推可調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鍾,推50~100次。

推脾經穴

脾經穴在小兒拇指橈側麵。操作時,父母左手中指或無名指夾住小兒左手四指,再以拇指與中指捏住小兒拇指,父母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後,直推小兒脾經穴,從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單方向直推,不宜來回推。具有健脾胃的作用。

按摩掌心

操作時,父母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兒掌心50~100次。按揉時,順、逆時針皆可。

腹部按摩

小兒采取平臥位,父母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兒腹部,以臍為中心,做圓周運動。順大腸方向為瀉,適宜大便偏幹者;逆大腸方向為補,適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選擇順、逆各半,約按摩50~100次。操作時,手法不宜過重,應輕重適宜;父母的手不宜過涼,應溫暖。具有調脾和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