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讓你的孩子愛上運動
有一則故事是這樣說的:
有一個工人在一個伐木廠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他決定認真做好這份工作,好好表現。上班第一天,老板給了他一把斧子,讓他到人工種植林裏去砍樹,這個工人賣力地幹了起來。一天時間,他不停地揮舞著斧子,一共砍倒了19棵大樹。老板滿意極了,誇他幹得不錯。工人聽了很興奮,決定工作要更加賣力,以感謝老板對他的賞識。
第二天,工人拚命工作,他的腿站久了又酸又疼,胳膊更是累得抬不起來了,可是這樣拚命,卻並沒有帶來更好的結果。他覺得自己比第一天還要累,用的力還要大,可第二天卻隻砍倒了16棵樹。
工人想也許我還不夠賣力,如果我的成績一直下降,老板一定會以為我在偷懶,所以我要更加賣力才行。第三天,工人投入了雙倍的熱情去工作,直到把自己累得再也動不了為止。可是,讓他失望的是,他隻砍倒了12棵樹。
工人是個很誠實的人,他覺得太慚愧了,拿著老板給的高薪,工作卻越來越差勁。他主動去向老板道歉,說明了自己的工作情況,並檢討說,他真是太沒用了,越賣力幹得越少。老板問他:“你多久磨一次斧子?”工人一聽愣住了,他說:“我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砍樹上了,哪裏有時間去磨斧子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埋頭苦幹是很好的做事態度。可是,這並不意味著隻要我們花上大量的時間,事情自然就會解決。實踐告訴我們:不是不做事,也不是隻做事,而是要注意做事的方式和方法。
有個理論叫做:7+1>8。就是7個小時的學習加1個小時的鍛煉,效果絕對大於8個小時的學習效果。這也是科學驗證出來的一個道理。道理很簡單,身體有活力了,狀態好了,學習效率會成倍提高。
人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的確,沒有一個好的身體,一切都將失去意義,若想讓你的孩子有一個光明的未來,首先就要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健全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這句格言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而且曆久彌新,到今天仍然適用。生命在於運動,人若不動,也就不能生存,更不能成為有思維有感情的高級動物。對孩子來說,運動更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勤於運動,有一個好的身體,他就會覺得每天的陽光都很燦爛,會覺得每一個人都很可愛,會覺得生活中處處都是美,會覺得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居裏夫人有句名言:“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她堅決不給女兒留下財產,卻很注意兩個女兒的健康。在她看來,女兒有了健康的體魄,才能為人類的幸福事業做出貢獻,這才是無可比擬的寶貴遺產。她常常帶孩子去遠遊,夏天帶孩子去遊泳,秋天又帶孩子去爬山。在這位母親的科學培養下,大女兒在1935年為居裏家族榮獲了第三次諾貝爾獎金,小女兒也在音樂上取得了成功。
與此同時,在曆史上隻強調勤奮讀書,不注意體育鍛煉的教訓也確實不少。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是很“好學”的人,人也聰明,能“聞一以知十”,但他不注意鍛煉身體,29歲頭發就白了,31歲就不幸去世了。唐朝著名文學家韓愈年輕時,“口不絕於陸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但未到40歲就成了“視茫茫”、“發茫茫”的老夫子了。
具體地講,愛運動的孩子有以下十大優勢:
(1)孩子愛運動,有助於其形成良好的骨骼形態,骨骼會變得更加堅固。
(2)經常運動的孩子,其脊柱周圍大肌肉群的力量可得到有效的增強,有助於其脊柱的正常發育、肌肉組織功能的增強,同時肌肉的力量與耐力也會得到發展。
(3)運動可幫助孩子活動和鍛煉其相應部位的關節,既有助於保持幼兒關節具有一定的活動範圍,又鍛煉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和韌帶,使之得到有效的增強,從而增強關節的穩固性。
(4)適宜的運動,可對幼兒的心髒和血管起到一定的鍛煉作用,提高幼兒心肌的收縮能力,從而增強幼兒的心髒功能。
(5)經常參加運動,孩子的呼吸道適應力和抵抗力都會增強,同時,呼吸肌會變強壯,肺活量也會增大,可保證幼兒的肺部健康。
(6)經常適量的運動,能改善幼兒神經過程的不均衡性,提高神經係統的調節功能。
(7)經常運動的孩子會比較聰明,因為運動可以提升他的大腦皮層神經細胞活動的強度、靈活性、均衡性及大腦分析綜合的能力。同時,通過運動,還可以達到診斷和治療幼兒智力發展遲鈍的作用。
(8)運動中優美的動作、健美的身軀以及適當的音樂與豐富的器械,可促進孩子對藝術美的感受和表現。
(9)經常運動的孩子,通常心情愉悅、精神振奮、積極活潑,有助於日後形成其良好的個性、思想品格和人格。
(10)孩子在運動中所激發的愉快情緒,有助於其樹立自信、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因此,若想讓你的孩子健康成長,那就千萬不要忽視了運動這個環節。為了讓孩子能更好地堅持體育鍛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父母可以讓孩子從以下幾點做起:
製訂計劃
讓孩子自己製訂一個體育鍛煉的計劃,列出體育鍛煉的時間表(也可在學期計劃裏單列一條)。要在計劃裏明確體育鍛煉的目標和內容,規定鍛煉的次數和時間,如規定每天早上6點起床做操或跑步,每天下午放學後打球或下棋等等。在製訂計劃時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合理安排,循序漸進。運動量要由小到大,逐漸增加。動作由簡單到複雜,由易到難,使自己的機體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製訂計劃時,在考慮到自己的興趣、特點的基礎上,還應堅持各種運動項目的全麵鍛煉,使自己在力量、速度、靈敏、耐力等方麵都得到發展,使機體各器官係統的形態和生理功能得到均衡的發展和全麵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