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揚州江東郡的一個超級小國,這個國可以小到什麼程度:當年禹皇鑄九鼎,分天下九州,揚州就是其中一個麵積不算大的州;揚州又分三十六郡,江東郡是三十六郡中最小的;其中卻擠下近百個小國。
衛國唯有城池三座,建成均不足三百年:國都未央城,商業中心東浮城,邊境要塞刀鋒城。
三百年前,衛國開國君主衛明公立下赫赫戰功,當時的大佑王朝的皇帝便賜下封地,奈何王朝開國數百年,京畿之外的領土大多分封了出去,隻剩下些沒人要的荒涼偏僻之地,皇帝便讓衛明公自己選了一塊地方。
未央城三百年前還是個小漁村,三麵環海,除了一麵天然海港,剩下兩麵都是懸崖峭壁;刀鋒城立於峽穀之間,這是衛明公自己修建的城池,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東浮城連接刀鋒與未央,位於運河之畔,本應是交通便利之地,奈何兩岸山崖,無處建成,衛明公便直接把東浮建在了水上,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浮城。
那個年代,能走運河,絕不走陸路,因為山賊肆無忌憚;能走陸路絕不走海路,因為即使遇上山賊,最多破點財,山賊們也知道不能竭澤而漁;而走海路純粹是看老天的臉色,有時候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衛明公建了未央城後,鑄造了數十艘巨船,自此,打開了海上的航道,相對於運河,海船更快,運載更多,精明的商人們自然知道如何抉擇。
衛國便成了諸侯眼中的香餑餑,好在當時大佑王朝尚算強盛,不至於發生諸侯相伐。如今大佑式微,衛國便有些風雨飄搖起來。
不過好在衛國終究地勢易守難攻,當今的衛襄公也不算個昏庸的君主。
而且,群雄們誌在逐鹿中原,他們認為,巴掌大一塊的衛國遲早是霸主的囊中之物。浪費時間為了一個小小的衛國,而失去中原的大勢,實在是劃不來。衛國現在就是諸侯們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
這是政治上的事,不關江湖。
因為小說中的江湖中人似乎都不愁吃喝,隨時隨地都能掏出百八十兩銀子,而且時代越亂,他們過得越滋潤。
我不是江湖中人,因為我掏不出百八十兩銀子。
而且,江湖中人應該有一身不錯的武功,然後可以行走江湖。我沒有武功。
十二歲那年,第一次偷吃雞肉後,師傅覺得我不適合山上的清修生活,於是便把我打發到東浮城來打理廟裏在世俗的產業。
十二歲的小子,打理一門產業,這幾乎是天方夜譚。但師傅就這麼和主持推薦了,主持居然還就這麼信任我了。
師兄有了一個很名正言順的下山理由,並且可以和他那幫江湖上的朋友喝的酩酊大醉。
我現在是個商人,那應該算在小老百姓的範疇裏,這樣我就應該要有些擔心****帶來的生計問題。
“玄念小師傅?可有今年的新茶?”城東茶館的王掌櫃哈著腰,跟我打著招呼。
這年頭,小老百姓受著官府與江湖人士的雙重欺壓。
掌權者忙著打仗搶地盤,打仗拚的就是消耗,軍費從哪來?自然是從百姓身上來。
江湖中人,隻要有點武功的那都大多自稱江湖中人,這年頭,江湖中人是個很吃香的職業。行俠仗義打抱不平的自稱江湖中人;梁上君子坑蒙拐騙的自稱江湖中人;安營紮寨占山為王的自稱江湖中人;就連那過不下去,拎起鋤頭鐮刀的暴民,也自稱江湖中人。
小老百姓得罪不起官府,也不敢得罪江湖中人。
我不覺得自己是江湖中人,真正的江湖中人也不覺得我是江湖中人。他們隻覺得,我有一個江湖門派撐腰,有一個稱得上江湖豪傑的師兄。但東浮城東這一帶的小老百姓都認為我是江湖中人。
“南方大澇,北方大旱,兩邊都在鬧災,這一不安定,又匪患四起,唉,這年頭……”王掌櫃搖著頭,向我訴苦。
安定的時期,他的茶館去的大多是文人墨客,即使有爭鬥,也都是打打口水仗,誰叫君子動口不動手呢,動手了,你自然矮了別人半截。
但最近,他的茶館卻多了很多江湖中人,江湖中人可沒功夫和你閑話,一言不合,大打出手。
如今的江湖,分為兩派。不是魔教與正道,而是有錢的和沒錢的。
沒錢的,為了生活,隻能打家劫舍。有錢的,閑著沒事,便喊著除魔衛道,成天找沒錢的麻煩。這或多或少也幫了掌權者一個小忙,他們可沒工夫去管那些流匪。
龍池寺是有錢的,大家也都覺得和尚都是信得過的,於是,龍池寺香火鼎盛,變得更有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