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應早建立公務員退出機製(1 / 1)

卷首論壇

作者:張遇哲

中國京滬等多市進行區劃調整,並區合署後,大量幹部安置成最大問題。北京一名區公務員表示,幹部分流主要有三種方式:調入市裏、外派學習、勸其退休。這名公務員表示,合署辦公後,效率有所提升,但是晉升幾率變小了。

區劃調整,這是城市發展中的必然,它如同曆史的碎片,拚接起一座城市生長發育的軌跡。在整合資源,優勢互補的同時,並區合署也麵臨著機構精簡、幹部安置的挑戰。但是,其實與其煞費苦心安置分流,不如盡快建立公職人員退出機製。

在美國公務員體製中,有一個“旋轉門”機製,個人可以在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雙向轉換角色。2008年,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2008-2010年工作規劃》中首次提出了建立公務員正常退出機製的問題。隨著大規模區劃調整的到來,公職人員退出機製需要擔負起分流幹部的曆史使命,不能再“隻摸石頭不過河”了。

首先,推行公務員聘任製,打破“鐵飯碗”。通過聘任製管理優化公務員隊伍,解決公務員隊伍臃腫問題;同時,勢必大大激發公務員愛崗敬業、忘我工作的積極性。

其次,健全社會基本保障,解決後顧之憂。人員退出必然涉及流動生存問題,如養老、醫療、失業等基本保障。隻有把退出保障政策和利益補償機製統一納入社會保障製度和失業救濟的範疇,減少公務員對崗位的依賴,公務員退出“出口”才能真正通暢。

此外,加強政治文化建設,營造寬鬆環境。幾千年封建“官本位”思想的侵染,使得人們習慣於把公職人員的“下調”和“退出”與犯錯誤、受懲罰等同起來,加大了公務員選擇退出的機會成本和心理壓力。應淡化“官本位”思想,培育行業平等、進退自由的公民文化,在政府用人機製中導入市場理念,為合理退出機製提供寬鬆的輿論氛圍。

公務員隊伍被稱為“人才抽水機”,精英潮水般湧向行政體係,是一個社會健康發展的暗疾。建立公職人員正常退出機製,對於緩解公考熱,加強人才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更具有深遠意義。

(轉自《貴州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