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麗中國 誠信國度(1 / 1)

美麗中國 誠信國度

卷首語

作者:茶茶

黨的十八大報告勾畫出未來中國的發展藍圖,其深遠意義無需冗述。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含義有“二十四字”的詮釋,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麵上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麵上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個人層麵上的。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有了較為清晰的、分層次的、高度凝練且具有曆史傳承和時代風貌的概括,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征的馬克思唯物主義史觀於執政黨思維和民眾意識的一次前行。從這個價值體係中可見,“誠信”在未來中國繼續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意義非凡。

個人有信則美。建設美麗中國需要美麗的中國人,何謂美呢?誠信則美。中國自古審美深受儒家影響,儒家講人道,以“仁、禮、信、勇、智”作為判斷美的根據,“信”有情感真實之美,因而又回歸到了儒家天道所說的自然之美,進一步導成天人合一,文質彬彬的君子之美。

當前的社會需要“美人”,作為個體而言,追求美是一種本能。雖然,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過多的物質欲求阻撓了精神境界的提升,淡化了本植根於華夏民族中美的意味和認知。但隨著整個社會信用體係建設的推進,誠信的個人、豐滿的信用、潔白的信用記錄成為了我們判斷一個人品質、性格、潛力的重要依據。信用逐漸成為了人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沒有信用逐漸成為判斷一個人是否是新時代“君子”的重要標誌。在往後,通過積累良好的信用,塑造一份良好的信用記錄,將為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帶來極大的便利。信用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征,會逐漸演化為個體身份信息不可或缺的部分,信用的存在將極大提升個人的社會價值。

企業有信則贏。企業信用是一種無形資產,在以外向擴張性為特征的市場經濟中,它與企業本身的實有資本、無形資本共同推進企業的發展。在市場契約關係中,企業信用的存在與否意味著企業的競爭力的強弱與生命線的長短。

如今,在信用體係建設中,我們對企業信用有較細化的要求,諸如:“不逃廢債務、不製假販假、不違反合同、不走私販私、不偷稅騙稅、不做假帳偽賬”等等。但這些要求其實隻是企業信用的最低標準,也就是企業存在於社會中最低的道德底線,在此時信用的資產作用並不明顯,隻有在積累了足夠的信用後,信用與商譽、品牌、口碑等等無形資本才會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產生我們預期的促進資金優化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速資金周轉、節約成本並催化資本膨脹等等的效果,信用的價值才會真正體現。

社會有信則安。誠信的社會給予每個人是一種不可替代的安全感,充盈的安全感反作用於社會,成為社會本身的穩定劑。隻有在誠信價值存在的前提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才能按照既定的模式運行,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行為才能夠有一個基本的導向預測。信用的社會效應就在於調劑人與人之間不信任、不真實,作為一種穩定劑,信用促進誠信社會的成型,誠信社會就是一個安全穩定的社會,隻有這樣的社會環境才能讓中國在世界多極化的浪潮中從容不迫、踏波逐浪。

國家有信則強。常言道:“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寧”,建設“誠信國度”是我們的發展之策、和諧之基,是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言而無信,行之不遠”,隻有切實加強誠信國家的建設,真正做到“守信於民、服務社會”,國家的內在實力才能夠不斷壯大。當前,在世界發展格局中,我國扮演了其中的核心角色之一。但中國的文化還沒有真正崛起,中華文明屹立於東方的目標還需努力,而誠信就是第一步。以誠起步,以誠來展現中國作為一個強國在世界的氣度和胸襟,展現中國人作為一個優秀的民族在世界的風骨和氣質,中國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美麗中國,誠信國度,我們既要生態文明的自然之美,也要科學發展的和諧之美,更要溫暖感人的人文之美。以誠信來塑造中國的人文之美,以信用打造中國的強國之基,是一種至高的眼界與篤定。信用於個人、於企業、於社會、於國家都是如此的作用、如此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