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點”暴露的慈善“大危機”
時代觀察
2012年12月10日,媒體報道有網友舉報中華兒慈會涉嫌洗錢,稱其2011年賬目上,一項金額達48.4億元,遠遠高於當年收到的8000多萬元捐款。對此,兒慈會官網致歉稱是工作失誤致小數點錯位,將4.75億元寫成47.5億元。會計所工作人員稱,兒慈會須提供銀行憑證以解決公眾疑惑。
點評:不難設想,假如僅僅因為不小心在賬目報表上點錯了一位小數點,將4.75億元寫成了47.5億,便被認為涉嫌“洗錢”,還遭遇舉報,的確不免冤枉。假如真的隻是一時筆誤,並不算什麼大事,但是,兒慈會的主業雖然是組織慈善活動,但對任何慈善基金來說,確保慈善基金財務清晰,同樣是其工作的核心。按理說,兒慈會的財務人員整日裏跟數字打交道,核對財務數據也是最基本的職業要求,竟然犯下“點錯小數點”這樣的低級失誤,還不能簡單地以“孰能無過”作為托辭。尤為不可理解的是,4.75億被寫成47.5億,多出了40多個億的賬目,居然堂而皇之地通過了審計。莫非低級失誤一不小心都湊到了一塊,如此巧合,也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事實上,盡管承認了工作人員和領導審核的嚴重失誤,並否認了洗錢行為,而且還歡迎網友到基金會查看整體賬目。不過,與其說這充分顯示了兒慈會公開賬目的誠意,不如說是正好暴露出賬目明細公開之難問題,慈善會賬目其實難言真正意義上的公開。相形之下,國外慈善會的財務賬目恰恰是事無巨細的向公眾和盤托出,並以最便利的方式提供公眾查詢。例如,日本紅十字會像其他股份企業、上市公司一樣,將自己的收支報告、監察流程、監管法規等信息,在自己的網站上公開,任何人都可以上網查詢。美國的慈善機構則有著最為完善的監督機製,許多看似很小的細節都需要彙報清楚,而且相關資料要完全對社會公開,任何人都有權查閱。英國紅十字會為保證公信力,在組織財務上特別注意“全透明”。在該組織的官方網站上,人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英國紅十字會定期公布的年度開銷,通過公布這些數據,民眾可以清楚地了解善款的用途,自然也就不會有任何疑義。這些國家的慈善會之所以極少有“醜聞”,且長期贏得民眾的信賴,絕非偶然,就在於其近乎苛刻的財務監督與事無巨細的公開機製。
可見,對於屢屢陷入麻煩的中國慈善機構來說,顯然不能隻是喊冤,而應反思究竟是什麼讓自身陷入了信任危機,要想像國外同行那樣贏得尊重,不妨在財務監督與公開機製上,向人家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