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六大經濟方略定調2013年政策走向(1 / 3)

201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六大經濟方略定調2013年政策走向

瞭望台

作者:本刊綜合

為期兩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2012年12月16日在北京閉幕。本次會議是黨的十八大後召開的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因此備受關注。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分析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提出2013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講話中總結2012年經濟工作,對2013年經濟工作作出部署。

會議提出了2013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決不能有絲毫動搖。黨的十八大強調要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求的是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優化經濟結構中實現增長。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消費增長點,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發揮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要增加並引導好民間投資,同時在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又不會造成重複建設的基礎設施領域加大公共投資力度。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充分發揮逆周期調節和推動結構調整的作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結合稅製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各級政府要厲行節約,嚴格控製一般性支出,把錢用在刀刃上。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強操作的靈活性。要適當擴大社會融資總規模,保持貸款適度增加,保持人民幣彙率基本穩定,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發展的融資成本。要繼續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不動搖。要高度重視財政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堅決守住不發生係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二、夯實農業基礎,保障農產品供給。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必須長期堅持、毫不動搖,決不能因為連年豐收而對農業有絲毫忽視和放鬆。我國有13億人口,隻有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要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嚴格保護耕地,大興農田水利,加強科技服務,不斷提升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要穩定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充分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經營積極性,使務農種糧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要在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製度基礎上,創新農業經營體製,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要加強綠色生產,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三、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整體素質。實現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關鍵是深化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要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製,把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工作重點,總的原則是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要加強對各個產能過剩行業發展趨勢的預測,製定有針對性的調整和化解方案。要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加快科技創新,加強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要合理安排生產力布局,對關係國民經濟命脈、規模經濟效益顯著的重大項目,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規劃,科學布局。

四、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曆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要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城市群要科學布局,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緊密銜接,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要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重要任務抓實抓好。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麵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