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食不過量保持健康體重(1 / 1)

人的健康體重取決於體內的能量平衡,即能量攝入與能量消耗的平衡。食物提供人體所需要能量,以滿足基本的生命活動和日常身體活動的需要。所以進食量和身體活動是維持能量平衡的兩個決定因素。當進食量大於運動量,多餘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下來,體重增加,久之就會使人發胖;相反,若進食量小於運動量時,可引起體重降低,久之可引起消瘦。所以,為了保持健康體重,提倡食不過量,天天運動。

一、體重異常的危害

由於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體重過高和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都會縮短壽命。體重在超重水平就可以明顯增加心腦血管病、腫瘤和糖尿病的發病率,肥胖者除以上幾種疾病外,還易患骨關節病、脂肪肝、膽石症、痛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內分泌紊亂等多種疾患。體重過低說明身體的營養不良,在未成年人可影響其身體和智力的正常發育;成年人可出現能力下降、骨量丟失和骨折、胃腸功能紊亂、免疫力低下、女性月經低下和閉經、貧血、抑鬱症等多方麵病理表現。

二、食不過量的理解

食不過量是指每天攝入的食物所提供的能量不超過人體所需要的能量。人體的進食量通常受食欲控製,而食欲又受到遺傳、胎兒和幼年期營養供給、生理需要、食物成分、烹調加工和包裝形式、身體活動水平和心理狀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正常情況下,食欲可有效地控製進食,此時的食不過量就是吃飽而不吃撐。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有些人不能有效地控製進食量,過量的飲食引起體重超重,在這種情況下,食不過量就意味著要適當限製進食量。

對於具體個人來講,由於自身條件和日常生活、工作的活動量不同,能量需要因人而異。體重是判斷能量平衡的指標,每個人應該根據自身體重及變化調整飲食的攝入量和飲食結構。

三、適當運動可以控製體重

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和體育鍛煉都能消耗體內的能量。體育運動是指以健身為目的的主動身體活動,如跑步、遊泳、球類、快步走、太極拳等。

運動可以增進心肺功能,降低血壓、血脂和血糖,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血脂和內分泌係統的調節,提高骨密度,減少脂肪蓄積,控製體重的增加。長期有效運動,可以使慢性疾病的發生率減少2~3倍;有助於預防高血壓病、中風、糖尿病、骨質疏鬆和肥胖,改善骨關節功能,緩解疼痛;對調解心理平衡,增強自信心,減輕壓力,緩解焦慮、抑鬱及孤獨感,延緩老年人腦功能的退化有益,有助於延年益壽。

健康體重的標準指數

國際上用通用體重指數來衡量人體體重是否正常。體重指數(BMI)的測定是:用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2),得到的數值就是BMI指數。我國健康成年人體重BMI範圍為18.5~23.9,BMI在24~27.9者為超重,大於等於28者為肥胖。

人的體重不僅包含身體脂肪組織的重量,還包含骨骼、肌肉等非脂肪組織的重量,BMI大體反應人體脂肪重量,但是,對運動員來說,BMI指數有適當變動。

抑製食欲三條

(1)蔬菜等膳食纖維高的食物可以增加飽腹感。

(2)人體的飽食反應對飲料中的糖相對遲鈍,過多的含糖飲料可以使你不知不覺地攝入更多的能量。

(3)運動可以增加食欲,但增加的進食量常常低於運動的消耗量,特別是在運動量較大時,這種相對抑製食欲的作用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