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進無核世界建設的現實性分析(1 / 3)

針對核武器作為終極武器的特征日益顯露和核武器擴散所帶來的毀滅性威脅,建構無核世界的呼聲正與日俱增。2007年1月4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舒爾茨,前國防部長佩裏,前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納恩等四名重量級前政要公開呼籲要最終建立無核武器的世界。2008年12月9日,全球的100位政界、軍界、商界和民間領袖在巴黎發起一項名為“全球零核”的倡議。2009年4月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美國致力於尋求一個無核世界的和平與安全”。2009年8月26日,聯合國在日本新漏召開了國際核裁軍大會。2009年9月3日至4日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在倫敦舉行建立核裁軍信任措施會議。2009年9月24日,聯合國安理會首次核不擴散與核裁軍峰會一致通過美國提出的“無核武世界”決議案。

當前推進無核世界建設的路徑分析

當推進無核世界建設的現實可能性明顯增加時,從操作層麵來看,美國、俄羅斯的下一步行動值得期待,如果美國真正率先垂範,俄羅斯適時跟進,可引出第二個層次的問題,美國、俄國可能需要其他有核國家作何反應,如果答案是積極的,則可分析第三層次的問題:改變核戰略的主要有核國家聯合世界大多數國家成立超越國家的組織來阻止核擴散的可能性。

一、要想真正實現無核世界。美國等核大國必須發揮其帶頭作用。第一,由於安全思想的轉型,美國推行迅速深度核裁軍具有現實可能性。美國現今不少政界名流轉而積極地推動無核武器世界的構想,無核世界對美國具有重要意義,不再是無核國家的一廂情願或其他有核國家的獨力難支。美國帶頭的深度核裁軍可能包括:美國通過與俄羅斯談判,以新的深度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取代將於2009年12月5日到期的現有條約;迅速采取措施批準《全麵禁止核武器試驗條約》;尋求一項可核實的停止生產裂變材料的國際條約;推動國際民用核能合作,促進國際核燃料庫概念;在四年內在全球回收不處於有效監管的核材料;2010年在美國召集世界核安全峰會等。第二,俄羅斯積極應對美方挑戰,可能采取跟進和保留的兩手策略。美國、俄羅斯作為一流的核大國,各有4000多枚現役核彈頭,擁有世界最強的核力量以及強大的陸海空核打擊能力。所以無核世界能否建立,美俄帶頭至為關鍵。俄羅斯核力量的發展必然受到美國關於削減核武器倡議的壓力。俄羅斯推動民用核燃料庫,加強國際核監管,推動世界範圍監控並回收放射性材料,甚至召集一次國際核安全峰會,都不存在根本的政治障礙。俄羅斯作為另一個核超級大國願意對此合作,在平等的基礎上以此尋求擴展俄羅斯國際地位的機會。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跡象。但俄羅斯也強調,要想使無核世界計劃這一遠景變成現實需要滿足很多條件。

二、如果美俄在無核世界現實建構中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必然要求其他有核國家緊隨跟進。美國帶頭倡議,如付諸實踐,則英、法跟進應不成問題,甚至英、法有可能成為深度核裁軍的呼籲者。譬如,2009年2月4日英國就曾公開發布一項關於無核世界的六點計劃。因此,在推進迅速深度核裁軍方麵,美、俄可能將壓力直接施加到其他有核國家方麵。美國建議實現無核武器世界采取一些具體的措施,包括願意在年底前與俄羅斯簽署有關削減核武器的新條約,並敦促其他核國家也加入該條約。而其他核國家也會積極參與建設無核世界。一方麵,“無核世界”的理念與其他核國家長期的主張大致相同,因此不會阻礙無核世界的現實建構。另一方麵,其他有核國家所擁有的核武器相比於美、俄,要少得多,大多數的核作戰方式是遭受核打擊後的“核反擊”報複。其他核國家認為,核武器作為一種幾乎不可能實戰使用的武器,大致保持這種“低度”核威懾,效用和費用之比可以實現最大化。由於其他有核國家這種現狀,美俄各自削減一半的核彈頭,可能還輪不到其他核國家的實際削減。其他核國家有足夠的回旋餘地。“冷靜觀察,謀定而後動”。現階段,其他核國家積極參與世界無核化,既可保持占領國際道德的製高點,助力於迅速推進深度核裁軍,並有可能產生正麵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這樣一來,其他核國家的積極回應必然將壓力回饋給美、俄兩個核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