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希拉(Taxila)位於拉瓦爾品第的西北35千米處,是世界著名的考古地點,古跡文物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有很多佛教古跡、建築物。
卡拉奇(Karachi)港口城市,設有出口加工區、基本港,經緯度為24°49′,66°59′;位於巴基斯坦南部沿海印度河三角洲的西南部,瀕臨阿拉伯海的北側,是全國最大的港口。它是全國工商業和文化中心。工業產值占全國的40%,有造船、鋼鐵、機床、水泥、黃麻加工、紡織及玻璃等工業企業。港口內的公路和鐵路通往國內各主要城市和工農業區。機場距市中心約13千米,有定期航班飛往世界各地。該港屬熱帶沙漠氣候,年平均氣溫22℃~29℃,城市麵積591平方千米。
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可移式吊、集裝箱吊、浮吊、胎式龍門吊、鏟車及牽引車等,其中浮吊最大起重能力達125噸。油碼頭最大可停靠7.5萬噸載重油船。集裝箱碼頭備有船對岸集裝箱吊及多台龍門吊。港內共有貨棚及倉庫麵積達28萬平方米,露天堆場47萬平方米,大船錨拋水深16米。港口出口加工區建於1979年,麵積達500萬平方米,1992年集裝箱吞吐量51萬噸,比1991年增長30%,主要出口貨物有大米、小麥、紡織品、地毯、棉花、羊毛及皮革製品等,進口貨物有石油、機械、交通設備、電器產品、燃油、鋼鐵及化工產品。全國有95%以上的外貿物資及阿富汗的部分進出口貨物都經過本港。主要貿易國有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沙特阿拉伯等。
卡拉奇是信德(Sindh)省的首府,是最大及最繁忙的工商業城市,擁有優良的港口,人口1000多萬,設施充足,有多個美麗的海灘、國家博物館、山頂公園、高爾夫球場、購物中心等。卡拉奇,瀕臨阿拉伯海灣,是一座具有亞熱帶風光的現代化大城市。不同建築風格的高樓大廈聳立在柏油馬路兩旁,路邊種植著濃蔭密布的棕櫚和椰子樹,各種類型的新式汽車川流不息,在繁華的大街上潮湧般地馳過。這裏有全國最大的港口和亞洲最大的國際機場,是亞、非、歐三大洲的交通要衝。卡拉奇的街上十分繁華熱鬧,沒有交通警察崗樓,沒有人行橫道和快、慢車線;到處是摩托車,雙輪摩托車上可以帶三個小孩。卡拉奇最繁華的一條貿易大街多裏克陸裏,豪華的商店裏商品琳琅滿目,絲綢店裏五花八門的布料很整齊地擺放在櫃台上。
卡拉奇港口可停泊萬噸巨輪,國際機場每天有外航客機降落,單是中國民航的飛機,每周就有十個航班在這裏經停。卡拉奇,在遷都伊斯蘭堡前,一直是全國的政治中心。高聳入雲的獨立紀念塔,就建立在鬧市的中心。巴基斯坦的國父——真納的巨大寢陵,修築在市區的高地上。
到卡拉奇一般都要去看真納墓,因為穆罕默德·阿裏·真納(Mohommed Ali Jinnah)是巴基斯坦的創始人和偉大的領袖。他於1876年12月出生在卡拉奇一個商人家庭,16歲時去美國留學,後來當了律師。1896年加入印度國民大會黨,1913年加入穆斯林聯盟,兩次擔任主席,1934年起任終身主席。1940年他主持穆斯林聯盟通過《巴基斯坦決議》,主張在印度東部和西北部穆斯林占多數的地方建立伊斯蘭國家。經過不懈的努力,真納最終領導穆斯林獲得獨立,1947年8月英國不得不承認印、巴分治,結束了英國在印度190年的殖民統治。真納任巴基斯坦自治領的首任總督。巴基斯坦憲法規定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中派別很多,大的有四個:遜尼派(正統派)、什葉派(反正統派)、阿赫拉派、艾罕默德派。此外,還有少數印度教徒、基督教徒、拜火教徒等。真納是什葉派,他把伊斯蘭教義和愛國主義、反殖民主義精神結合起來,喚起人民心中對伊斯蘭教和國家、民族的感情,領導了獨立運動。1947年8月14日真納在他女兒法蒂瑪·真納陪同下參加開國大典。真納41歲時同18歲的露登巴伊結婚,成為令人羨慕的恩愛夫妻。露登巴伊不僅美麗活潑,而且才華出眾,赫克托的《真納傳》中稱她為“孟買之花”,說她“是那麼活潑,那麼機智,那麼有思想,那麼風趣”。但是,她過早地病逝,留下了女兒法蒂瑪,真納總願意把她帶在身邊。
開國大典極為隆重,全國人民欣喜若狂。真納本人更是興奮,雖然知道有人要刺殺他,但他還是拒絕放棄乘車遊行的建議。當時,人們都為真納捏一把汗,但事情並未發生。9年之後,即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宣布獨立,從英聯邦的一個自治行政區變為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並規定每年3月23日為國慶日。節慶活動中包括向軍人、文官頒獎儀式等,均在這一天裏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