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納於1948年9月在卡拉奇逝世。為了紀念國家的創始人真納,在他誕辰日,全國各地舉行慶祝活動,報刊等新聞媒介均要推出紀念特刊;在他的逝世日,全國放假一天,政府和軍隊的要人都要到真納墓去禱告,並降半旗。真納是全國人民的旗幟,也是許多伊斯蘭國家和其他國家人民所尊重的偉大人物,來訪的外國首腦都要瞻仰真納墓。
圓頂陵墓呈雪白色,坐落在一個大公園裏。到處是油油的草坪和鮮豔的花果和南亞漂亮的棕櫚樹,一排排水池把水花揚上天空,在陽光下閃爍著五彩的光輝。
真納墓巍然聳立,氣勢雄渾,需仰視才能望見寢拱型圓頂。卡拉奇市陵墓的巨大台基,是用潔白如玉的大理石建成,呈四方形,四麵均有數十層石階,直達寢陵。台階上的主體建築,也是用銀光閃閃的大理石砌成。有一座圓形拱頂,是具有伊斯蘭風格的宏偉建築。總之,真納的陵墓通體潔白,不用一木一梁,仿佛是一座巨大的玉山雕鑿而成。白天在陽光照耀下銀光閃閃,夜晚在月色輝映下晶瑩剔透,是當代該國建築中的一大奇跡。這一切顯現了全國人民對國父真納的深切懷念之情。至於安葬的陵墓,真納逝世後,起初並不是葬在這裏,目前這座宏偉的寢陵,是巴基斯坦政府根據人民的意願,曆時30年才建築而成,隨後把真納的遺體遷葬到這裏。
進入墓宮中,遊人都必須脫掉鞋子和襪子,赤腳地走上巨大的白色平台,外國人當然也無一例外。有4名士兵,持槍警衛,宮墓內還有4名,這8名士兵由一名軍官率領。每隔五分鍾,士兵們邁著正步,互相交換位置。進入宮墓,有一座長方形的大理石石棺,墓台上的石棺隻是象征性的,按照穆斯林的習俗,真納的遺體早已長眠於深深的地下。宮墓正中高懸著一盞巨大的鎦金吊燈,這盞燈是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人民贈送的。當時曾有不少國家要提供金燈,而巴基斯坦卻要到中國定做,根據周總理的指示將它作為禮品贈送給了該國,這盞金燈價值人民幣25萬元。
墓宮外寢陵後一個巨大的石廳裏,明潔如鏡的大理石地麵上,也突起著許多象征性的石棺,這裏的地下長眠著真納最親密的戰友——巴基斯坦的開國元勳們,其中有真納的妹妹,巴基斯坦第一任總理等。生前他們追隨著真納,為國家的獨立貢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死後他們仍和真納長眠在一起,共享著巴基斯坦人民深切的敬意。雖說歲月在流逝,但共和國的締造者們對巴基斯坦獨立所作出的貢獻,將如同宏偉的寢陵一樣,是永遠磨滅不了的。
托巴大清真寺(Tooba)卡拉奇最大的清真寺,位於卡拉奇國防區,中國人稱之為“海軍教堂”,占地麵積3.5312萬平方英尺,建築麵積5570平方英尺,1969年11月建成,清真寺的主體建築——禱告大廳呈半球型,全部由白色大理石建造,通體潔白,在陽光照耀下顯得格外聖潔肅穆。大廳可容納5000人同時禱告,若包括外麵的平台、走廊和草坪,最多可容納3萬人。
伊斯蘭堡(Islamabad)巴基斯坦的首都,始建於1961年,1965年巴基斯坦的首都從拉瓦爾品第遷此;位於旁遮普省北部的波特瓦爾高原,海拔600米,麵積65平方千米,人口80萬,是一座新興城市,市內布局合理,街道筆直寬闊,建築新穎。主要有政府大廈、總統府、總理府、議會大廈、最高法院、會議中心、真納大學、費薩爾大清真寺、體育綜合設施以及高級旅館等。住宅區多為別墅式庭院,使館區設在市區東部。市內無工礦企業,沒有汙染,空氣清新,花草繁茂,綠樹成蔭,氣候宜人。市內主要景點有費薩爾清真寺,坐落於伊斯蘭堡市區北部,是伊斯蘭世界著名清真寺之一,由已故沙特國王費薩爾出資捐建,寺高80米,占地約19萬平方米,可容納萬人同時禱告,寺前廣場有前總統齊亞·哈克墓。小山公園,位於伊斯蘭堡南部,站在山頂,可鳥瞰伊斯蘭堡全景,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訪巴時一般都被安排在山上栽種“友誼樹”。1964年2月周恩來總理來訪時栽種了象征中巴友誼的烏柏樹。此後,許多國家領導人也到此種過“友誼樹”。
拉合爾(Lahore)拉合爾是旁遮普省省會,全國第2大城市;位於伊斯蘭堡東南約300千米處,距印巴邊界30千米,人口550萬;該城是全國的曆史文化名城,素有“巴基斯坦靈魂”之稱。1021—1186年迦茲納維王朝即建都於此,1525—1707年為莫臥兒王朝都城。主要古跡有大清真寺、古城堡、夏利瑪公園和博物館等。該國獨立後,建有獨立紀念塔和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紀念碑。拉合爾市於1992年與中國西安市結為友好城市。
拉瓦爾品第(Rawalpindi)位於伊斯蘭堡西南12千米,人口141萬。該市是1959—1965年的臨時首都,舊總統府、總理府、陸軍總部和國賓館等重要場所均坐落在該市。整個城市分新城和老城,新城原為英國殖民軍的兵營,多為老式庭院住宅,現為政府高級官員和富商居住之地,市場繁華,交通便利;老城為平民住宅區,擁擠雜亂。該市的紡織、毛織、皮革等輕工業較發達,手工藝品和刺繡品小有名氣。市內有國家公園和陸軍博物館。較重要的城市還有全國第三大城市、紡織工業中心的費薩拉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