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宋書·樂誌》中音樂文獻的突破性進展(3 / 3)

《宋書·樂誌》中關於雜樂舞來源和流變的記載也是樂誌內容之首創。《樂誌》中關於樂舞的描寫與前代有些差異,它在前代的基礎上清晰地分析了樂舞的來源和流變。這不僅使後代可以了解到前代樂舞的來源、舞姿和服飾,還可以進一步研究它在各朝代的變化以及與樂器歌唱的結合。關於雜樂舞的來源有這樣的描寫,“《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傳雲項莊劍舞,項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漢高祖。且語莊雲:‘公莫。’古人相呼曰‘公’,雲莫害漢王也。今之用巾,蓋像項伯衣袖之儀式。按琴操有公莫渡河曲,然其聲所從來已久。俗雲項伯,非也。”關於樂舞《七槃舞》的舞姿也有詳細記載,“鮑昭雲:‘七槃起而長袖。’皆以七槃為舞也。”“又有《白紵舞》,按舞詞有巾袍之言;紵本吳地所出,宜是吳舞也。晉《俳歌》又雲:‘皎皎白緒,節節為變。’吳音呼緒白紵,疑白紵即白緒。”寫出了樂舞的流變。以此作為基礎,樂舞和音樂、樂器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充實了民間樂舞和宮廷樂舞,也為隋唐時期歌舞大曲的繁榮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結語

《宋書·樂誌》中記載的文獻雖然有的內容是仿照前朝模式,如效法《漢書》重史事的體例,以時間為順序,記述從黃帝到南朝劉宋時期的音樂史事及一些樂府歌詞。但它對樂器來源流變、民間雜曲和雜樂舞的來源流變、鼓吹曲等的記載是首創性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前朝樂誌。《宋書·樂誌》中這些突破性成果成為後代正史樂誌的一個代表性框架,是二十六史樂誌中最為全麵係統的一部,具有很高的突破性史料價值。(作者單位: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注解:

① 《宋書·樂誌》誌序 梁 沈約 北京:中華書局 誌第一《誌序》 204頁 1974年

② 《宋書》 梁 沈約 北京:中華書局 樂一548頁 1974年

③ 《宋書》 梁 沈約 北京:中華書局 樂一548頁 1974年

④ 《宋書》 梁 沈約 北京:中華書局 樂四642頁 1974年

⑤ 《宋書》 梁 沈約 北京:中華書局 樂一550頁 1974年

⑥ 《史記》 漢 司馬遷 北京:中華書局 樂書1899頁 1978年

⑦ 《史記》 漢 司馬遷 北京:中華書局 樂書1906頁 1978年

⑧ 《史記》 漢 司馬遷 北京:中華書局 樂書1928—1929頁 1978年

⑨ 《宋書》 梁 沈約 北京:中華書局 樂一550頁 1974年

⑩ 《宋書》 梁 沈約 北京:中華書局 樂一549頁 1974年

《宋書》 梁 沈約 北京:中華書局 樂一554頁 1974年

《宋書》 梁 沈約 北京:中華書局 樂一557頁 1974年

《宋書》 梁 沈約 北京:中華書局 樂一555頁 1974年

《宋書》 梁 沈約 北京:中華書局 樂一557頁 1974年

《宋書》 梁 沈約 北京:中華書局 樂一551頁 1974年

參考文獻:

[1] 《宋書》 北京:中華書局 梁 沈約 1975

[2]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冊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楊蔭瀏 1981.2

[3] 《漢書》 北京:中華書局 東漢 班固 1975

[4] 《中國古代音樂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鄭祖襄 2008.5

[5] 《史記》 北京:中華書局 漢 司馬遷 1975

[6] 《漢書·禮樂誌》的著書內容與音樂史觀 文化藝術研究 鄭祖襄 2011.4

[7] 《宋書·樂誌》述評 齊魯藝苑 潘旭光 1987.

[8] 《晉書》的《俳歌》 北京:中華書局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