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姐》:女性視角的力比多敘事
文學評論
作者:陶宇欣
摘 要:《美姐》是描述的是本能和性,即“力比多”的敘事。故事發生的場景——農村,也使力比多的兩大概念:性和食的本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彰顯。而女性作為本能描寫中的一個特殊主體,在電影的敘事中呈現出特殊的視角。鐵蛋與美姐母女四人的情感糾葛中,女性的繁衍和繼承、在兩性關係中的角色以及其身體意象的展現都成為電影力比多敘事中的重要要素。與男性視角及鐵蛋為主角的解讀不同,女性視角的本能的掙紮與發展是更為多維的。在女性視域中我們更能發現在“愛”和“道德”之外的肉體價值的重新思考。
關鍵詞:《美姐》;力比多;女性
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性的後麵有一種潛在的力量促使人去尋求一種不受約束的快樂或快感,他稱之為“力比多”。簡而言之,力比多即人的本能,是人作出一切行為和人格發展的源動力,個體人格的形成與發展與性欲有密切關係。影片中男主人鐵蛋與美姐母女四人的情感糾葛,在“愛情”和“道德”的探討之前,應該是性和本能展現與抉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農村,物質和文化的貧瘠使人們的營養本能和性本能都更為強烈。影片中赤裸大膽的情欲表達為我們展現了真正活的人、原始、質樸的人。與傳統的貶低身體、高揚心靈的思維模式不同,影片對身體即“肉”的價值進行了重新思考。電影中的美姐母女四人,作為兩性關係中的女性代表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女性身體的意象更為多層次,對本能的掙紮與發展也更為多元。而恰恰是多維的女性與縱向不斷發展的男性角色之間的複雜的糾葛,使得影片的力比多敘事顯得更有張力。
一、 力比多的場景與性別
弗洛伊德早在1894年就開始運用力比多這個術語,1905年在《性學三論》一書中首次提出,指一種與性本能有聯係的潛在能量。力比多並不等同於性,但性本能是力比多中一個及其重要的部分。弗洛伊德看到,是抑製利用了能量,而本來能量是可以通過創造性的行動得到表現的:女性所發生的情況是,她的精力由於被否定而發生偏轉,變成了持續不斷的而最後是不可逆轉的抑製係統。①
人生存的場景不同,力比多釋放的形式和程度都不同。西方啟蒙運動高喊人性的解放,解放的是人的本能,但相對於西方傳統的理性和文化,肉體基本上是一種負麵的價值,是被否定的。而在中國社會的發展當中,對人的本能的宣揚和肉體享樂的意思在漫長的曆史中一直被主流價值觀所不齒,直至今天。肉體的受苦往往等同於心靈的強大和精神的富足,這樣的價值觀一直被接納和傳頌。然而本能之所以稱之為本能,其包含了很強的“潛意識”成分。尤其是在影片所呈現的貧瘠封閉的農村,二人台被禁止演出之後,力比多的釋放似乎除了性之外,很難再找到其他的途徑了。在《美姐》中,我們遍處可見黃土。這種色調,代表著一種貧困感、焦灼的無力感與真實背後不能說的荒涼,而黃土地帶給人們的是無窮無盡的力比多。而在這其中女性的力比多表達又尤為特殊。美姐如廁被年幼的鐵蛋窺見了大白屁股,從此在鐵蛋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性幻想,可到後來美姐被丈夫扛回口外;美麗的大女子燃起了鐵蛋愛情的火焰,卻在後來坐著蒙古人的馬默默離去。女性角色的力比多表達一方麵極為主動,可以說潛意識的表達在兩性關係中就是強烈的導火線,然而另一方麵女性的力比多表達又十分被動和壓抑,在鬥爭中常常預示著失敗的結局。
二、女性力比多的繼承與分配
電影《美姐》所講的故事就如影片譯名——The love songs of Tiedan,鐵蛋的情歌,是單方向的一條直線。以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出發,力比多的表達由於母女四人性格的不同、與鐵蛋發生情感互動的時空也不同,呈現出了不同的維度。年輕美麗的美姐,對於童年時代的鐵蛋而言是理想化的母親形象,鐵蛋對其的情感也可視為“戀母情節”的延伸。一定程度上美姐是年幼的鐵蛋的“理想”,一個小男孩在此時愛上一個大膽美麗的女人,可以說正是一種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