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克思主義生態價值觀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1 / 2)

馬克思主義生態價值觀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

曆史哲學

作者:景作潔 劉尚林

摘 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事關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馬克思主義生態價值觀對人、自然和社會三者之間的關係進行了係統研究,在分析馬克思主義生態價值觀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指導作用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生態價值觀如何在全國範圍傳播,形成內化的生態價值觀進行思考。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生態價值觀;生態文明建設;指導意義

在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進程中,如何建設生態文明,樹立什麼樣的生態文明理念,如何建立健全生態文明製度,需要我們追本溯源,去研究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的智慧之源——馬克思主義生態價值觀。馬克思恩格斯早在他們的論著中提出並闡明了深刻的生態文明觀“馬克思對生態哲學的思考,……這是一條揚棄社會生態矛盾的道路,是走向發展新高度的道路。”[1]因此在十八大以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最終目標,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存就必須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生態觀。

一、 馬克思主義生態價值觀的科學內涵

(一)人是自然界的產物,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類和自然界的關係是統一的。首先表現在人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自然界的組成部分之一。馬克思、恩格斯在著作中曾說過:“人直接地是自然的存在物,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屬於自然界。”[2]也就是說,人自存在就是屬於自然界的,隨著自然界一同變化成長。如果人不善待自然,而去惡意破壞自然中的發展規律就會給生態帶來消極反應,相應地,生活在當中並屬於其中一部分的人類也將自食其果。人類和自然界的相互統一還表現在自然界是人類生活的來源,它既給人類的自然生存提供了生活資料,讓人類得以維持生存和基本的生活,同時它還給勞動者提供了生產資料,保證人類繁衍和哺育下一代。馬克思就曾把自然界比作人類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3]離開了自然這個身體,人類也就無法生存,所以正是因為自然界的供給,人類才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好地生存下去。所以,沒有了自然界,人類就缺少勞動的對象和工具,就無法得到生存的手段,甚至無法從動物界脫離出來成為“人”。

(二)人在實踐過程中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

人類生存在世界上之所以優於其他動物,是因為“他不僅可以認識世界還可以能動的改造世界,人類同自然的關係不再是簡單的依賴和被依賴的關係,而是除了依賴與被依賴的關係之外,還有一個認識與被認識、改造與被改造的關係。人類認識自然與改造自然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的辯證關係”。]這種改造世界的行為就是實踐。實踐造就了人化自然和人造世界。人通過勞動實踐把提供自己勞動對象和勞動土具的自然“人化”。因而,缺乏了自然界,也就缺少了勞動。人類從自然界脫離出來並成為自然和社會的主人,他們通過勞動不斷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不僅被自然影響著,同時也間接或直接地對自然界產生影響。然而,人類從事這樣的活動並不是盲目的、隨心所欲的,而是要正確認識自然規律,並在規律的約束下合理地改造世界。否則,人就會受到自然的報複。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每一次對生態的破壞和顛覆,都是以犧牲人類自己良好的生存環境為代價的,所以如果不采取措施彌補和挽救,隨著氣候變暖、兩級冰川融化、空氣汙染嚴重、土地沙漠化加劇、資源短缺等問題,人類最終會失去自己的生存環境。

二、馬克思主義生態價值觀的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生態價值觀決定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性質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