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會話含義理論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教育論壇
作者:倪良豔
摘 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聽力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增強聽力能力是一個長期的、不間斷的過程。多年來,為了提高寫生的英語聽力能力,許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現階段,我國高中的聽力教學現狀仍不容樂觀。在聽力教學中常常發生這樣的情況:即使一段聽力材料中沒有很多的生詞或很難的語法,學生依然聽不明白,理解不了。有時學生即使聽明白了,卻隻是能抓住詞語的字麵含義,卻無法領會說話者的真正意圖,從而很難給出正確的答案。這類問題的產生是由於在傳統的聽力教學中,教師隻是注重音調、詞彙等表層結構,卻不注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缺乏獨立分析和理解問題的能力。而實際上,除了受詞彙、音調的影響之外,聽力水平還與聽者的語用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識等有很大關係。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分析會話的能力,引用一定的語用學知識和理論來指導高中英語聽力教學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探討會話含義理論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從而對現階段高中聽力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聽力;語用能力;會話含義理論;建議
聽的能力是外語學習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一項重要技能。在聽說讀寫四個語言交流技能中,聽力是使用最頻繁的;而且對於語言學習來說,聽力是交流的基礎,它向學習者提供語言輸入。聽力教學是外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然而,我國的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並沒有達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很多高中英語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聽力教學方法:教師播放錄音,對答案,解釋詞義,卻很少涉及聽力練習的策略和技巧。由於缺乏理論指導,很多學生即使做了大量的練習成績依然很難提高。因此,我們應如何培養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繼而培養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即“語用能力”呢?
一、會話含義理論的提出和定義
美國語言哲學家Grice與1967年提出會話含義理論(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是語用學的研究內容之一。認為話語交際雙方為了達到特定的交際目標,都應該遵守會話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則具體體現為四條準則:數量準則(the maxim of Quantity)、質量準則(the maxim of Quality)、關係準則(the maxim of Relation)和方式準則(the maxim of Manner)。然而在實際的話語交際中,交際雙方並不嚴格遵守這些準則,有時說話者會故意或公然違背這些準則,此時話語的含義就不僅僅是字麵意義了,聽話者要根據當時的語境,推斷出說話者違反合作原則的目的及其隱含意義,這種推導出的隱含意義就被 Grice 稱為“會話含義”。Grice 的會話含義理論已成為語用學的重要理論,國內外有不少研究者對此原則提出質疑、闡釋、修正、補充或改造,也有不少學者將會話含義理論運用於語言教學中,探究其對學習者英語能力提高的有效性。傳統的高中英語聽力教學重視的更多的是語言的表層結構,對聽力的理解往往是對單詞、語句分析的理解,而對於語境問題、學生的語用運用意識和能力都不夠重視。
二、 會話含義的特征
格賴斯認為,會話含義具有以下五個特征:可取消性、不可分離性、可推導性、非規約性和不確定性。
(1)可取消性(cancel ability)。取消性是指將帶有會話含義的語句應用於一定的語境中,語句中原有的會話含義有可能會被取消。
(2)不可分離性(non- detachability)。一般而言,在會話交際和語義推導的進程中,話語所傳遞的信息是一定的,進而聽話人所推導出來的會話含義也是一定的。說話者可以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來表達相同的信息,而且,不同的表達方式並不影響會話含義的推導。因此,話語的內容與會話含義之間存在不可分離性。
(3)可推導性(calcu1ability)。格賴斯認為,會話含義不是憑直覺獲得的,而是根據規範推導出來的。在會話交際的過程中,說話人的話語中包含著言外之意,簡而言之,會話含義是聽者在特定的語境中根據說話者的字麵含義,根據合作原則分析說話人的意向而推導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