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交流
教育論壇
作者:楊孟菊
摘 要:傳統教學的師生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製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在新課程理念中,傳統意義的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將變成一個動態、發展、創造的過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師生互動。
關鍵詞:新理念;互動;培養;提高
作為教師,有一個詞我們很熟悉,那就是“滿堂灌”。我們經常用這個詞來嘲笑那些整節課老師都在講,學生毫無互動參與討論的上課行為,但在真正的教學生活中,犯這種錯誤的老師比比皆是。就其原因,一是老師們已習慣了這樣上課,一時很難更改;二是不知道怎麼用新課標理念具體操作上課,也即是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交流——互動”教學模式。新課改實施以來,政府教育部門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學工作提出了許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將傳統的靜態課堂發展成師生交流合作的平台,創設教學情境,利用教學互動和參與式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主動思考、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摒棄機械聽講的學習方法,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傳統教學的師生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製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在新課程理念中,傳統意義的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將變成一個動態、發展、創造的過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師生互動。
一、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新理念既強調課堂氣氛,更注重知識的掌握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課堂上,師生之間之所以很難形成互動,與教師采用的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有關。一般來說,教師會在課前通過備課將一節課的知識點整理得有條有理、邏輯分明,到了上課的時候,再直接將自己的勞動成果“輸送”給學生,學生基本上不需要動腦就能獲取整理概括得非常清楚的知識點,並且在此過程中也沒有進行師生互動的活動,因為所有的問題教師都已經事先想到了,並給出了確定的答案。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模式本身就不適合師生的互動。現如今,很多教師開始嚐試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開展思想品德教學活動,這種把知識融於情境之中,讓學生在情境之中去獲取知識的方式,比起過去直接地灌輸,要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而一旦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以實現,在此過程中自然容易與教師產生互動。再加上豐富多彩的情境本身也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更容易形成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
我們在批判傳統教學呆板和枯燥的同時也繼承她對知識係統的掌握,使得課堂教學既有趣味性,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並不是一味地強調有趣而忽略了對知識的掌握。例如,七年級上冊關於情緒分類的那一課,既要讓課堂變得有趣味,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來,又要讓學生掌握這個知識點,所以我在上課的時候,就采用新理念,即師生互動的方式,我先把學生分成四隊,一隊說“喜”的成語,一隊說“怒”的成語,一隊說“哀”的成語,一隊說“懼”的成語,並給每對打分,哪對說出的成語多,分就高。學生一聽,馬上來了精神,參與度特別高,踴躍發言,爭相搶高分。一時間加入了找相關成語的高潮。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