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圖書館教育與傳統學校教育的區別
與傳統的學校教育形式相比,圖書館教育具有傳統教育不具備的一些特點和優勢。
在教育環境方麵,圖書館教育是傳統的信息收集以及現代化信息相結合的表現形式,能夠在不失傳統學習氛圍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融入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通過互聯網技術隨時隨地學習相關知識,而學校教育中一般隻是配備相關專業的教師和相應的實驗設備,對所學的知識以及環境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育對象和方法。圖書館教育主要提供獲取知識的方法和工具,利用工具來檢索和鑒別自己想要學習的內容,而教育的對象分布在社會的各個不用階層的人群當中,具有相當廣泛的範圍,學習者都是通過自學的方式來學習。而學校教育的對象往往都是特定的目標,比如根據學校辦學的培養目標錄取的學生等,而且大多數屬於社會義務教育的範疇,對文化程度、年齡層次以及身體狀況等有限製,同時在教學方法上基本采用教師授課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學習者屬於被動接受知識,與圖書館教育的形式有很大的區別。
教育內容上,圖書館是信息存儲的載體,裏麵基本涵蓋各個學科的知識,同時也在不斷地進行更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前知識的發展水平,學習者能夠在圖書館中獲得最新的知識體係。學校教育的教材內容一般是根據教學大綱以及學校培養計劃等,由專門的學科教師編寫製定,它的更新速度遠遠比不上圖書館中的知識更新,同時也會受到不同製定者的教育水平或不同學校的教學計劃等差異的製約。
學校教育通常會設定一個考核指標來檢驗學習者的學習成果,並通過檢驗結果來確定年級或學習層次的提升。圖書館教育中沒有檢驗結果的標準,學習者完全靠自覺來達到學習的目的,但由於學習者自己選擇學習的內容,而且往往都是學習者在生活或工作中需要獲取的知識內容,他們的學習成果直接作用於社會當中,並以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直接反饋來驗證自身學習的成果。
4.結束語
圖書館教育作為未來知識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教育形態,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圖書館必須發揮更多的教育職能作用,擺脫傳統的服務性特征,轉變為教育為主,服務為輔的管理理念,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核心理論體係,強化圖書館的教育意識,給學習者提供教育學習的平台。圖書館教育在教育層麵中是一種社會教育形式,同時在圖書館層麵中也體現了一種行為活動,在研究圖書館教育理論體係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對教育的含義進行多元化擴展,也可以轉變圖書館的傳統職能模式,對未來知識體係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實踐價值和理論指導。(作者單位: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圖書館)
參考文獻:
[1] 李寧.對圖書館教育過程中主客體的思考[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1,(4).
[2] 夏侯炳,吳喬生,王淑英.圖書館社會教育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