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背景下的多元化養老模式問題研究
社會視野
作者:廖建祥
摘 要:近年來,多數調查結果都顯示,中國已經逐步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將導致養老服務需求的急劇增加,但是,目前的中國還未找到一種真正適合自己的養老模式,養老服務提供參差不齊,管理混亂,構建起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模式已刻不容緩。關於養老模式方麵的問題前人已有不少研究可以借鑒,在此基礎上可以得出結論是多元化的養老模式才能符合中國的國情和老年人的實際需要,此外,社會化的社區養老模式或將成為今後養老模式的主流。
關鍵詞:老齡化;多元化;養老模式
一、問題的提出
按照國際確定的標準,當一個國家或者地區,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0%,或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這一比例達到7%時,則該國家或地區就步入老齡化社會。[1]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調查結果,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2]此外,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達到194億,比上年增加891萬,占總人口的143%。預計到2013年年底,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202億,占總人口的148%。[3]可見,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已較為嚴重,且老年人口數量還在急劇增加。21世紀的中國必將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老齡化社會,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將導致養老服務的需求急劇擴大,為解決這種剛性需求,發展養老服務,構建起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模式已刻不容緩。
二、適合中國國情的多元化養老模式
為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養老需求,多元化的養老服務模式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在我國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在此背景下,基於不同年齡段、不同健康狀況、不同類型的老年人的不同養老服務需求,應該進一步探索養老服務模式的多元發展,以傳統的家庭養老和日益被推廣的社區照護,實現資源整合,構建一個養老服務社區網絡,推行“多元化養老服務模式”,建立起一個家庭、鄰裏、社區和社會互幫互助的養老服務社會支持體係。[4]
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還處於急劇轉變的過程中,各種新興的養老模式如雨後春筍般急劇湧現。雖然“養老模式”一詞的使用頻率頗高,但由於缺少必要的理論界定,以至於對何謂養老模式仍沒有形成統一的、清晰的認識。有學者認為:養老模式是指養老經濟供給、養老服務來源及養老地點上所具有的特征與存在形式,並依據養老經濟供給、養老服務來源及養老地點這三個維度,將養老模式劃分成幾種基本的類型。
1:養老資金來源可分為:社會養老、家庭養老、自我養老
2:養老服務供給可分為:社會養老、家庭養老、自我養老
3:養老地點可分為:居家養老、機構養老
上述分別從“養老資金來源”、“養老服務供給”與“養老地點”三個最基本的維度對養老模式進行了必要的劃分,並形成了若幹個基本的養老模式。但這種劃分方法仍較為鬆散,隻是簡單地以三個維度來確定養老模式,並未能很好地體現出各種模式間應有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