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群眾路線是黨的正確決策和決策有效執行的重要保證
群眾路線要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基本方針,充分體現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黨的全部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充分體現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即人民群眾是曆史創造者的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黨的群眾路線是黨和國家製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保證;是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以正確貫徹執行的根本保證;也是檢驗、豐富和發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途徑。隻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傾聽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總結群眾的實踐經驗和智慧,才能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誌、表達人民群眾的主張、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使黨的執政活動更加富有成效。
(三)群眾路線深刻揭示了黨的權力來源和本質
執政黨是執掌國家政權的黨,必須正確認識黨與權力的關係。從黨的群眾路線的角度來看待共產黨人的權力,其中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共產黨人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二是共產黨人的權力要替人民辦事。這就深刻揭示了共產黨的權力來源和本質。既然共產黨人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那麼這種權力就應體現人民群眾的意誌,就要了解和集中人民群眾的意願。既然共產黨人的權力要為人民服務,要替人民群眾辦實事,那麼,每一個掌權的共產黨員就必須樹立公仆意識,一切對人民負責。
(四)群眾路線反映了黨的根本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
群眾路線具有方法論的意義。對黨員和黨的領導幹部來說,群眾路線主要是認識方法和領導方法。由於群眾的經驗和知識往往是自發的、分散的、不係統的,因此,領導者必須深入群眾總結經驗,並將其上升為理論,形成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計劃和方案。隻要領導者的認識集中了群眾的正確意見和智慧,代表了廣大群眾的利益和要求,那麼,領導者的認識同群眾認識就會達到一致。用理性認識的成果指導群眾的實踐,一方麵可以通過群眾實踐,使精神變為物質,改造客觀世界;另一方麵又可以通過群眾實踐檢驗已有的認識正確與否,從而補充、修正和發展已有的認識。
在當前新的曆史條件下,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黨的群眾路線視為“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決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強調通過開展這一活動,切實加強對全體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教育,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為推動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證。
總之,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對待人民群眾的根本指針,也是確保我們黨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係、進而搞好各項工作的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我們黨90多年的曆史反複證明,什麼時候認真貫徹執行了黨的群眾路線,我們黨的事業就能走向成功、走向勝利;反之,什麼時候背離了黨的群眾路線,黨的事業就會走彎路,就會給革命和建設事業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作者單位:1.內蒙古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6
[3] 習近平.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