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關於電視》的總結與反思(1 / 2)

對《關於電視》的總結與反思

學術展台

作者:文小琳

摘 要:皮埃爾·布爾迪厄(1930-2002)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和社會學家。他的這本《關於電視》是根據1996年3月18日錄製的兩次電視講座內容修改、整理而成的。這本《關於電視》表達了他對於電視的反思,為我們思考電視這一媒介的結構和影響提供了思想啟示。本文將對此書的主要觀點進行解讀,並談談我自己的一點思考。

關鍵詞:布爾迪厄;《關於電視》;電視;批判

一個新的媒介出現,總是以其新的媒介特性,給社會帶來新的變化。學者們一方麵讚頌著新媒介帶來的進步(有的學者持“技術烏托邦”的想法,比如麥克盧漢所言的“媒介是人的延伸”“地球村”等),另一方麵對與新媒介帶來的消極影響憂心忡忡(有的學者持悲觀論調,比如阿多諾的“文化工業”、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

這本《關於電視》也屬於後者。此書通過媒介批評的方式表達了布爾迪厄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對於媒介的反思。布爾迪厄通過這一講座試圖向普遍公眾揭示電視這一大眾媒介的“危險”之處。布爾迪厄(1930-2002)身處的時代,是電視這一相對於報紙而言的新媒介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的時代,因此這本《關於電視》表達了他對於電視的反思,為我們思考電視這一媒介的結構和影響提供了思想啟示。

本文將通過以下幾個問題對《關於電視》中的觀點進行思考:首先,我想對此書的兩大部分(“台前幕後”、“無形的結構及其影響”)進行解讀,這兩部分闡述了兩個方麵的問題:一是電視有著什麼樣的危害呢?二是電視形成這些危害的原因和它帶來的影響?

之後我想談談自己的思考:為什麼布爾迪厄會從電視的生產機製入手對電視進行批判呢?為什麼布爾迪厄會持這樣的觀點呢?這樣的觀點有沒有什麼問題?

一、電視帶來的“危害”:反民主的象征暴力

首先,他認為本應成為民主的非凡工具的電視蛻變成了象征的壓迫工具。在這一部分,布爾迪厄集中探討了電視媒介機構和電視記者們通過看不見的“審查”,使得電視成為了維護“象征秩序”的工具。

其次,布爾迪厄指出,人們通常認為競爭可以帶來多樣化,但電視業的激烈競爭導致了電視新聞的千篇一律和同質化。這是因為電視為了吸引眼球,記者們尋求異乎尋常的東西,追求搶先一步,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記者們總是相互觀察、相互比較、相互模仿,而他們的信息來源又是相同的,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他們之間的同質化。

最後,布爾迪厄還認為,由於電視對於時效性的追求,迫使記者們要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工作,造成了他們用“固有的思想”來進行思維。記者們要求的嘉賓也是熟知電視思維,知道記者們想要什麼的“熟手”。記者們按照事先策劃好的演播程序,借嘉賓們的口說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提供事先已形成的思想。

二、電視形成這些危害的原因和它帶來的影響

布爾迪厄澄清了自己並不是要對電視記者進行個人攻擊,而是要替他們“開脫”。因為布爾迪厄認為使電視成為維護象征秩序絕佳工具的並不是某個記者個人,而是“通過種種機製作用於整個係統的結構的腐敗”。因此他在此書的第二大部分中從這一觀點出發解釋了為什麼電視會形成以上危害。

他認為,這是“通俗化的力量”和“收視率的商業邏輯”導致了電視的文化品位下降和政治功能喪失。電視為了網羅盡可能多的觀眾,就盡可能地提供最廣大的公眾都能接受的,去差異化的、通俗化的內容,這樣一來就導致了電視的文化品位下降。為了迎合受眾,總是談論一些不觸及根本利益的問題,盡可能為自己避免惹到麻煩,這使得電視喪失政治功能。因此電視充斥著轟動、聳人聽聞卻又無足輕重的社會新聞,並且有將這種風氣強加給整個新聞界的趨勢。

“新聞界是一個場,但卻是一個被經濟場通過收視率加以控製的場。這一自身難以自主、牢牢受製於商業化的場,同時又以其結構,對所有其他場施加控製力。”

新聞界的特殊性在於,新聞記者們壟斷著信息生產和大規模傳播的工具,因此他們掌握著公眾的注意力資源,控製著其他場(如文學場、司法場等)的人們贏得知名度的手段。因此新聞場通過對賦予某些知識分子“知名度”對其他場的自律性形成了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