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1916—1917年東北的煙毒情況
學術展台
作者:王重升 赫堅
摘 要:民國時期,吸食鴉片者甚多,給當地的政府和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本文主要通過翻閱1916---1917年版的盛京時報,用報刊史料全麵地給大家還原這一年內東北的煙毒情況,讓大家更加詳實的去了解政府和個人對待煙毒是怎樣的一個態度,以及鴉片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
關鍵詞:煙毒;政府;民眾;態度
煙毒指吸鴉片煙對人的毒害。倘若把鴉片僅僅看做一種毒品,把鴉片的成癮性看做流毒深廣的原因,那人們永遠都不能一窺鴉片之患的本質。[1]郭沫若說過:“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鴉片輸入量急劇增加……這造成了白銀大量外流和煙毒的泛濫。”[2]煙毒包括鴉片及其衍生品嗎啡、海洛因等,為臭名昭彰之毒品,少量吸食即可成癮,長期吸食不僅嚴重損害身心健康,甚至會危及生命!隨著人類文明的演進,禁止種植、運輸、販賣、吸食以鴉片、海洛因為代表的毒品業已成為世界各國之共識!然而在近代中國,煙毒卻極為泛濫,吸食鴉片、海洛因為社會之時尚,不僅自吸自食,待人接物、饋贈交際也少不了以之為媒!民國時期煙毒泛濫,在這妨礙社會協調發展的社會病態中,煙民等弱勢民眾群體的生活狀況,可真實折射民國社會深層的社會危機。民國社會內憂外患接踵而至、天災連年不斷,再加上各屆政府腐敗無能,整個社會控製係統處於紊亂失調的非常規狀態之中,這給煙毒的滋生泛濫提供了適宜的土壤。
民國時期,煙毒泛濫成災,給個人、家庭、社會生活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煙館林立,煙民充斥。無論沿海、內地,還是城鎮、鄉村,煙館到處皆是。除專門煙館外,旅店、浴室、妓院、輪船等服務行業均兼做煙館生意。真可謂“十室之邑,必有煙館”。煙民也隨處可見,又可謂“三人行,必有癮者”。在四川,“任何人家,每有客來,必擺燈盞,以煙敬客”。關於煙民人數,清末時英國公使朱爾典曾估計:1906年達到400餘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1936年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就煙民登記問題給各省縣的訓令中稱:“全國平均煙民占總人口的6%”。當時全國人口大約有4億人,煙民達到2400萬,幾乎相當於當時英國的總人口數。煙民不僅人數眾多,而且遍布社會各階層,“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貧苦百姓、富商大賈,還有軍官、士兵、警察以及學生,甚至還可以看到骨瘦如柴、滿臉煙色的乞丐”。[3]
煙毒致使“煙民”變“廢民”。煙毒含有的毒素對人體危害極大。煙毒的摧殘使煙民個個喪失意誌,善惡不辨,唯以滿足煙癮為追求目標。在民國隨處可以看到癮君子的形象:“臉色灰暗,雙頰深陷,顴骨高聳,瘦骨嶙峋,眼神呆滯無光,精神萎靡不振”。煙癮發作時“呻吟不絕,肌肉抽搐,坐立不安,哈欠連連,鼻涕流淌,形同鬼魅。重者在床上地上打滾,叫苦連天”。
民國社會煙毒泛濫有深刻的社會背景。一是有外國煙商的走私、販運,致使中國“成為萬國私販煙土的總貿易場”;二是曆屆的政府重稅不重禁的誤國政策,缺乏強有力的社會製約,導致煙毒泛濫;三是軍閥也販運煙土,作為軍餉的主要來源;四是黑社會、土匪、煙幫為了謀取暴利,紛紛染指鴉片,充當鴉片泛濫的媒介。這些都為煙毒泛濫提供了有利條件,煙毒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張膽的橫行。
一.政府對待煙毒的態度
1.政府下令禁煙
吉林巡按使查知鴉片人犯之私吸私販者,多在長春、哈爾濱等處,故通飭縣署,嗣後宜飭警署,嚴加查察,實行禁止雲。[4]長春道縣兩署接到巡按使飭開:照得禁煙功令甚嚴,關係至重,表麵雖雲禁絕,而私種私吸仍有所聞。推其原因,未始非地方官辦理不力所致。自後若不加意查禁,難清毒卉。自通飭後,務須實力進行,倘仍敷衍,當執法相繩雲。[5]本埠日官署近準中國交涉署谘開:刻下禁煙期限將滿,而黑籍中人依然私吸私販,不知自改;兼一嗎啡為害較鴉片尤甚,務請一律嚴禁,以絕禍胎而睦邦交。聞日人亦即實行查禁雲。[6]
以上這些,都表明政府的態度,要加大力度,實行禁煙。
2.警察的行動
本埠貧寒所經裴鎮守使及各團營長並道縣警廳長等提倡,設所教導,管理貧民,學習技藝,全埠人民莫不稱頌。然猶有黑籍中之無知者,私私打嗎啡,昨經巡警捕獲十名,一律送入該所雲。[7]西嶺居戶張姓,以販賣煙土為業。日昨行至西雙門外,正值五區分所某崗兵,在街值崗,以其形跡可疑,向前搜檢,由身邊搜出紅紙包煙土兩個,即帶署訊究,聽候罰辦雲。[8]頭道溝驛日本警務署,現又派人嚴查煙管,凡遇有煙具或煙土者,即時革捕送交警署,以憑核辦。外間傳聞,係中國行文交涉,始有此舉雲。[9]頭道溝日租界內,於本月三日午後二時,東十四區日警察官吏派出所奉警署命令搜查煙館。當即派警先在管界內按戶查驗,次及東九區、十五區、十九區,二小時間,共查獲煙館二十四家、煙犯五十餘人,並煙具煙膏等一並送至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