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南京——一個令人回味的古都(1 / 3)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南京,古稱金陵,與北京、西安、洛陽並稱為“中國四大古都”,這裏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南京不僅曆史文化豐富,飲食文化也相當璀璨無比。這裏有南京人特別鍾情的老鴨粉絲湯和鹽水鴨,有寓意吉祥的豆腐撈和狀元豆,還有令人一吃就停不下來的尹氏湯包。總之,南京是一座讓無數吃貨們無限向往的城市。

吃貨美食攻略

如果說重慶最令人期待的是火鍋,南京最令人期待的無疑就是鴨了!

盡管一向被稱為京蘇大菜的南京菜以選料嚴謹、製作精細、突出主料、玲瓏細巧、色澤豔麗著稱。單在吃貨們的心目中,久負盛名的南京鴨肴才是最想品嚐的美味。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時期就有記載。南京的鴨肴是聞名全國的,除金陵烤鴨外,板鴨、鹽水鴨、燒鴨、金陵醬鴨、香酥鴨、八寶珍珠鴨、鹹鴨肫等也各具特色。而南京的鴨血粉絲湯不僅在南京賣的如火如荼,而在全國各地的鴨血粉絲店也同樣大受歡迎。南京的美食數不勝數,但吃貨們要吃當然就吃最具特色的!

尹氏雞汁湯包

在南京,吃小籠包特別講究湯汁,做的時候要把高湯凝成透明的固體膠質,切碎了拌在裏麵,熱氣一蒸,就全化成了湯水。好的小籠包皮薄如紙,提來提去還不帶破的。小心翼翼地提出來,放在醋碗裏,對準上麵一吸,鮮美的湯汁就進了肚了。不過不能著急,不然會燙著,然後再慢慢享用裏麵的內容。所以南京人吃小籠包又有歌謠,“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後喝湯”。南京尹氏雞汁湯包。這家的湯包最經典,皮“薄”,餡“厚”,湯“多”,“甜中帶鮮”。不過湯包吃多了“會膩”,建議不超過一籠為好。價錢比較合理。目前在新街口,長江路,莫愁路,山西路獅子橋均有分店。

大煮幹絲:南京大煮幹絲

幹絲,就是豆腐幹絲,大煮呢,就是放在許多水裏煮,這道看似容易的菜,其實並不簡單,乃是維揚菜係中的看家菜。此菜,鮮香撲鼻,火腿和開洋的鮮味滲入到極細的豆腐幹絲中,絲絲入扣,然而不見一滴油花,沒有一毫豆腥,乃是膾不厭細的代表作。

南京煮幹絲嫩而不老,幹而不碎。幹絲煮好後拌上香麻油和上乘醬油,入口清爽而回味悠長。大煮幹絲,是一道既清爽,又有營養的佳肴。夫子廟貢院街的永和園做的大煮幹絲堪稱一絕。

鴨血粉絲湯:南京鴨血粉絲

南京的鴨血粉絲店很多,大都店麵不大,店門口支一口大鍋,裏麵鴨雜湯不停地滾。先把準備好的粉絲放進湯裏略燙,盛進碗裏,然後澆湯,放料:鴨血、鴨腸、鴨肝、榨菜、香菜、辣油。操作的師傅動作極為麻利,整個過程大概不到一分鍾。站在鍋邊,鴨血鴨腸那種特殊而又香濃的氣息熱乎乎撲麵而來,很能勾起食欲。小小一碗粉絲湯,卻把鴨的美味包含其中。喝一口湯汁,吸一口粉絲,咬一塊鴨血,讓人不尤的感歎這些不起眼的東西竟能燒製出如此世間美味。回味鴨血粉絲湯、鴨得煲鴨血粉絲等都是極具人氣的店,味道好得沒得說。

牛肉鍋貼

全國各地的鍋貼味道不一,外脆裏嫩、餡足汁多。鹹中帶甜是南京牛肉鍋貼的最大特色。夫子廟貢院西街的蔣有記包餃店的傳統套點牛肉湯與牛肉鍋貼,已有百年曆史,其特點是湯鮮香可口;牛肉酥爛,肥而不膩;鍋貼外形美觀,黃而不糊,鹵汁鮮美,口味鮮嫩,爽口不粘。金黃色的鍋貼一端上來看著就開胃,牛肉根本沒有膻味不說,還尤為鮮嫩,皮薄餡多,表皮還非常香脆,一口咬下去,就像灌湯包一樣,好多的肉汁,美味!

如意回鹵幹

南京曆史悠久,南京人也願意把各種小吃和曆史沾上邊。就拿這普普通通的回鹵幹來說,還和明太祖朱元璋扯上了聯係。傳說朱元璋在金陵登基後,吃膩了宮中的山珍海味,一日微服出宮,在街頭看到一家小吃店炸油豆腐果,香味四溢,色澤金黃,不禁食欲大增。他取出一錠銀子要店主將豆腐果加工一碗給他享用。店主見他是個有錢的紳士,立即將豆腐果放入雞湯湯鍋,配以少量的黃豆芽與調料同煮,煮至豆腐果軟綿入味送上,朱元璋吃後連連稱讚。從此油豆腐風靡一時,流傳至今。因南京人在燒製中時常加入豆芽,而其形很像古代玉器中的玉如意故被稱為如意回鹵幹。

錦豆腐澇

豆腐澇也叫豆腐腦、豆腐花,南京話又稱“都不老”。這道小吃全國各地都有,可南京的豆腐澇和其他地方的不大一樣,除了一樣的色白如玉。清香爽口外,南京的豆腐澇講究一個佐料,輔以蝦米、榨菜、木耳、蔥花、辣油、香油等十餘種佐料,不光是顏色漂亮,口味更是醇、濃、香、鮮、鹹淡適宜,辛辣適中,有滋有味。推薦夫子廟貢院街的六鳳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