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吃貨來說,如果你沒來過成都,那絕對是一件遺憾的事。這是一個極度高度發達的美食行業、專業的美食機構、大量的優秀廚師和傳統的烹飪技巧的城市。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亞洲唯一的“美食之都”的成都,是吃貨們決不能錯過的地方。一邊欣賞成都美景,一邊享受著成都的美食,優哉遊哉的時光,就是那樣的愜意。
吃貨美食攻略
有這樣一種說法,來形容各地的“吃”:北京人吃麵子,個自尊;上海人吃情調,顯示高雅;廣州人吃材料,講究本味;成都人吃味道,追求口感。成都人對吃特別有感情,不管這菜那菜,好吃就是好菜,對吃的熱情,可以用“投入到底”來形容。可以今天開車到郊區雙流啃個兔腦殼,明天跑到郫縣稱斤“蔣排骨”。成都人對吃的熱情,造成了成都餐飲業的高度發達,但凡到了成都的外地遊客,無不對成都的川菜,小吃滿懷興趣。到了成都不吃美食,總讓人有入寶山空手而回的感覺。
成都夫妻肺片:成都夫妻肺片
成都地區人人皆知的一款風味名菜。相傳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華,與其妻一道以製售涼拌牛肺片為業,他們夫妻倆親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籃叫賣。由於他們經營的涼拌肺片製作精細,風味獨特,深受人們喜愛。為區別一般肺片攤店,人們稱他們為“夫妻肺片”。設店經營後,在用料上更為講究,以牛肉、心、舌、肚、頭皮等取代最初單一的肺,質量日益提高。為了保持此菜的原有風味,“夫妻肺片”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麻婆豆腐
陳麻婆豆腐是由國家命名的一家《中華老字號》老牌名店。清朝同治初年(1862),開業於成都北郊的萬福橋。原名陳興盛飯鋪,主廚為陳春富之妻。陳氏所烹豆腐色澤紅亮,牛肉粒酥香,麻、辣、香、酥、嫩、燙、形整,極富川味特色,很快便名播遐邇,求食者趨之若鶩,文人騷客常會於此。有好事者觀其陳氏臉生麻痕,便戲之為“陳麻婆豆腐”,此言不脛而走遂為美談。飯鋪因此冠為“陳麻婆豆腐店”。清朝末年,陳麻婆豆腐就被列為成都的著名食品。來成都,一定不能錯過這裏。
二姐兔丁
在成都很有名氣,它最有名是兔丁肉多骨頭少,不加兔頭,佐料加有二姐特殊的配法,香鮮可口。二姐的“兔”係列中還有五香鹵兔、紅板兔、麻辣兔丁。
酸辣豆花
豆花在從前多以攤擔形式經營,普遍流行於城市和農村,是一種曆史悠久的民間小吃。製作豆花需要選用上等黃豆,用井水或河水浸泡充分後細磨為漿,過濾豆渣後燒沸倒入木桶待用;取上釉青砂缸放入用水調好的紅苕澱粉和石膏水,衝入燒沸的豆漿,靜置讓其凝成豆花。口味酸辣鹹鮮,豆花細嫩,配料酥香,味濃滾燙,別有風味。
成都擔擔麵:成都擔擔麵
擔擔麵是著名的成都小吃。用麵粉擀製成麵條,煮熟,舀上炒製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麵條細薄,鹵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擔擔麵中最有名的又要數陳包包擔擔麵了,它是自貢市一位名叫陳包包的小販始創於1841年。因最初是挑著擔子沿街叫賣而得名。過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擔擔麵,用一中銅鍋隔兩格,一格煮麵,一格燉雞或燉蹄膀。現在重慶、成都、自貢等地的擔擔麵,多數已改為店鋪經營,但依舊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擔擔麵特色最濃。
韓包子
成都名小吃韓包子從創業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曆史。1914年溫江人韓玉隆在成都南打金街開設“玉隆園麵食店”,因其包子味道格外鮮美而在成都站穩了腳跟。韓玉隆辭世後,其子韓文華接替經營,在包子的做法上精心探索、實踐,創製出“南蝦包子”、“火腿包子”、“鮮肉包子”等品種,在成都飲食行道一炮打響,名聲不脛而走。後來韓文華幹脆專營包子,並將其店名更換為“韓包子”,生意越做越紅火。
當然,成都的美食絕不僅僅是這些,龍抄手、川北涼粉,兔頭等等,實在是太多了。號稱美食之都的成都,有3萬多家酒樓、餐館遍布大街小巷,隻要你想出門吃飯,沒有找不著吃的。外地人隻要到市區內幾條美食街轉一轉,就能體會那“吃在中國,味在成都”的滋味。成都有好幾條各具特色的美食街,由西往東呈扇形排列:沙西線(沙灣路西延線)、羊西線美食一條街及府南新區火鍋一條街、草堂餐飲娛樂圈(包括琴台路、錦裏西路、芳鄰路和青華路)、武侯祠大街、雙楠美食區、玉林?中華園美食區、科華路?領事館路美食街、人民南路南延線休閑餐飲一條街、望平街美食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