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羅巴給人的感覺是浪漫、奢華的。這種奢華不僅表現在物質上,同時也表現在人們對精神世界無度索取上,偉大的藝術在這裏找到真正的幸福。而這片神奇的大陸就是產生奢華的地方。
阿爾卑斯山——天使會迷戀的地方
阿爾卑斯山是聳立在歐洲南部的著名山脈,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東延伸,經意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德國西南部,東止奧地利的維也納盆地。總麵積約22萬平方千米。長約1200千米,寬120~200千米,東寬西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阿爾卑斯山脈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早在1.8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北大西洋擴張,南麵的非洲板塊向北麵推進,古地中海下麵的岩層受到擠壓彎曲,向上拱起,由此造成的非洲和歐洲間相對運動形成的阿爾卑斯山係,其構造既年輕又複雜。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時形成一種褶皺與斷層相結合的大型構造推覆體,使一些巨大岩體被掀起移動數十千米,覆蓋在其他岩體之上,形成了大型水平狀的平臥褶皺。西阿爾卑斯山是這種推覆體構造的典型。
阿爾卑斯山脈地處溫帶和亞熱帶緯度之間,成為中歐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和南歐亞熱帶夏幹氣候的分界線,同時它本身具有山地垂直氣候特征。山地氣候冬涼夏暖,陽坡暖於陰坡。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處年平均氣溫為0℃。山地年降水量一般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異。海拔3000米左右為最大降水帶。高山區年降水量超過2500毫米,背風坡山間穀地隻有750毫米。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許多河流的發源地和分水嶺。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羅納河都發源於此。山地河流上遊,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有利於發電。此外,此地棲息著各種動植物,代表有阿爾卑斯大角山羊、山兔、雷鳥、小羚羊和土撥鼠等。
阿爾卑斯山脈中幾個植物帶,反映了其海拔和氣候的差異。在穀底和低矮山坡上生長著各種落葉樹木,其中有椴樹、櫟樹、山毛櫸、白楊、榆、栗、花楸、白樺、挪威楓等。海拔較高處的樹林中,最多的是針葉樹,主要的品種為雲杉、落葉鬆及其他各種鬆樹。在西阿爾卑斯山脈的多數地方,雲杉占優勢的樹林最高可達海拔2195米。落葉鬆具有較好的禦寒、抗旱和抵抗大風的能力,可在海拔高至2500米處生長,在海拔較低處可有雲杉混雜其間。在永久雪線以下和林木線以上約914米寬的地帶是冰川作用侵蝕過的地區。這裏覆蓋著茂盛的草地,在短暫的盛夏期間有牛羊放牧。這些與眾不同的草地──被稱為alpages(高山盛夏牧場),阿爾卑斯山脈和植物帶都是從這個詞衍生出來的,都位於主要的、橫向的山穀的上方。在沿海阿爾卑斯山脈南麓和意大利阿爾卑斯山脈南部,主要是地中海植物,有海岸鬆、棕櫚、稀疏的林地和龍舌蘭,仙人果也不少。
阿爾卑斯山的迷人風光曾令無數的登山家、藝術家為之傾倒。2001年,擁有阿爾卑斯山最著名的山峰和歐洲最大冰川的少女峰、阿雷奇冰川、比奇峰地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在阿爾卑斯山,並肩聳立著幾十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峰。其中,以艾格峰、僧侶峰和少女峰最為著名。艾格峰的北側異常陡峭,刀削般的絕壁就連皚皚白雪也堆積不住。平均坡度70度,垂直落差1800米,敢於向這一組數字挑戰的人,需要高超的攀岩技巧和過人的勇氣,這裏是國際登山界公認的難關。
少女峰,就如她的名字一樣,冰清玉潔,卓爾不群。她的下麵是歐洲最大、最長的阿雷奇冰川。這裏是歐洲大陸的分水嶺,積雪融化後,北側彙成萊茵河流向北海,南側流入地中海。過去,在人們的眼中,阿爾卑斯山僅僅是阻礙交通的天塹,並無美麗可言。而18世紀的浪漫主義之父——盧梭,卻發現了阿爾卑斯山獨特的魅力。今天,你仍然可以感受到那被浪漫派文學家喻為牧人樂園的生活,清新、悠然、寧靜與隨意。盧梭筆下的山嶽美景令眾多的歐洲人為阿爾卑斯山所傾倒,對她心馳神往。
濕地大多存在於海岸地區或大江大湖的附近,阿爾卑斯山腳下卻存在著歐洲最大的濕地。瑪努所在地區有豐富的湖群,它們調節和控製著瑪努濕地的生態環境,也是這片濕地形成的原因。瑪努的別名叫“藍色原野”,天氣好的時候你可以看到楚格峰沐浴在一片蔚藍中。神奇的藍色從瑪努沼澤的上空一直延伸到遠方,最後消失在群山腳下的雲層中。就是這片寧靜的曠野和它那藍色使瑪努在20世紀上半葉成為歐洲的一處現代藝術重鎮。現代藝術史上著名的“藍色的原野騎士”群體就出現在瑪努。這群為後來“表現主義”的誕生奠定了基礎的現代藝術家,無論是嘉碧裏勒還是康定斯基,當時都喜歡用醒目和誇張的藍色來描繪瑪努的天空和湖泊,似乎沒有重彩濃繪則不足以表現這片沉靜和美麗的土地上那特有的神奇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