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公園的瀑布也非常壯觀,例如高塔瀑布、火洞瀑布、彩虹瀑布、神仙瀑布、水晶瀑布和上下瀑布等,都是非常有名的瀑布。其中以位於峽穀村的上、下瀑布最著名。上瀑布高33米,而下瀑布比美加邊界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高一倍多,達到了94米高。
而黃石公園中著名的黃石湖,是黃石國家公園裏最大的湖泊,也是美國最大的高山湖泊,它長32千米,寬21.5千米,湖岸周長180千米。湖水平均深24米,最深處超過百米。湖邊可見碧藍的湖水清澄見底,大自然如此純潔,使人感悟至深。美麗的白天鵝和眾多的鳥,或棲息或遊弋,好不自在。如鏡之水,倒映著周邊皚皚的雪峰和幽深的森林,虛虛實實兩者難以分辨。
黃石公園中多峽穀景觀,尤以黃石峽穀最著名。穀長4萬米,深400米,寬500米,如科羅拉多大峽穀一樣為北美最著名的峽穀之一。峽穀兩壁岩石橙黃中雜以紅、綠、紫、白多種顏色,五彩繽紛,蔚為奇觀。而一種名叫黑曜岩構成的懸崖則如一麵玻璃牆鑲嵌在半空中。“玻璃懸崖”被日光照耀時,熠熠閃爍,光彩奪目。峽穀中還可見億萬年的森林——“石化森林”奇景。
阿切斯岩拱——大自然的雕塑
阿切斯岩拱是美國阿切斯公園的物質和精神支柱。阿切斯國家公園位於猶他州沙漠中,1971年11月12日設立。所謂“阿切斯”,即指公園內到處林立的大小式樣不一的2000多個石拱。它們形態各異,氣象萬千,是大自然最偉大的雕塑。
美國作家愛德華·阿比在看過了這偉大的自然景觀後,在他所著的《沙漠中的寶石》中寫到:放眼望去,荒野上密布著鐵鏽色的拱形砂岩和鰭狀的山丘,這裏是地球上最美麗的地方……正是這無數的石拱和上千座石柱,為美國猶他州荒原增添了繽紛的色彩。
那麼這裏擁有大量岩拱的原因是什麼呢?原來科羅拉多高原的岩層由遠古時代海底的沉積物組成,富含鹽分。隨著沉積物的日積月累,岩層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慢慢發生形變。粉沙狀的岩石開始像熱油灰一樣流動,較厚的岩石層逐漸變薄,而較薄的岩層則從地表隆起。盡管阿切斯地區雨量極少,但就是這有限的雨水,塑造了這裏的地形——使凝結砂岩的黏合物分解。在冬季,岩層中的水受冷結冰而膨脹,使岩石顆粒和薄片脫落,出現了孔洞。隨著時間的流逝,水、融雪、霜和冰滲入的侵蝕,使孔洞的麵積進一步擴大。最後,孔洞中的大塊石頭脫落,石拱形成。
正是因為鹽分的存在,阿切斯岩拱由風霜雨雪在山體上造成小坑窪開始,透穿成洞,擴大,成為一個美麗的石拱。最後它也會因風霜雨雪的侵蝕而崩落,化為塵土。這就是岩拱的一生。
大特頓山——四季如春的山色美景
大特頓山位於美國懷俄明州西北部,與黃石公園相鄰。大特頓山海拔超過3000米的山峰有20座,這裏的最高山峰——大特頓峰,海拔高度為4131米。大特頓山平時都籠罩在大片的白雲中,當遊客從遠處觀望大特頓山時,隻看見幾叢白雲。隻有走到近前時,才能發現這裏峰巒逼人,其千山萬壑顯得如此高聳挺立、巍峨雄峻。
大特頓山在春天是最美的。大特頓山以傑克遜洞著稱的山穀是聞名的“野花之穀”,六七月間,這裏萬花齊放,豔麗奪目,有著油畫般的色彩,如落地的彩虹,數千米之外都能看見。
大特頓山如夢幻般的美景的形成,是由火山岩漿浸入和冰川作用綜合影響的結果。大特頓山岩層的核心部分由25億年前的岩石構成,但是大特頓山本身卻是非常年輕的,僅有500萬~800萬年的曆史,不僅遠遠落後於落基山脈5500萬年的曆史,也在黃石火山那幾次使整個地區鋪滿了火山灰和熔岩的爆發之後。
大特頓山像海中聳立的一座巍峨的島嶼,在開滿小紅花的草原上,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冰川依偎著峽穀,湖泊倒映著藍天,飛瀑傾瀉,溪水長流。
大特頓山是鳥的天堂,這裏是200多種鳥類將大特頓當作棲息遊樂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