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羅拉多大峽穀——億萬年的寂寥

科羅拉多大峽穀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是科羅拉多河經過數百萬年的衝蝕而形成,峽穀色彩斑斕,峭壁險峻。在許多非權威版本的世界七大自然奇觀列表上都有大峽穀的名字。

大峽穀總長44.6萬米,平均深度有1600米,寬度從500米至2.9萬米不等。科羅拉多高原抬升時,科羅拉多河及其支流切割層層沉積岩,由此形成了大峽穀。將近20億年來的地質變遷史在這裏一覽無餘。

億萬年來,奔騰的科羅拉多河從美國西部亞利桑那州北部的堪帕布高原中,切割出這令人震撼的奇跡——科羅拉多大峽穀,隻要登高遠望,就可以清楚看到坦如桌麵的高原上的一道大裂痕,那就是科羅拉多河在這片洪荒大地上的印記。

在由板塊活動引起的造山運動以及地殼隆起的共同作用下,沉積岩被抬高上千米,從而形成了科羅拉多高原。海拔的升高也導致了科羅拉多河流域降雨量的增加,但並未足以改變大峽穀地區半幹旱的氣候。隨後的山體滑坡及其他塊體移動又造成了河流的侵蝕種種的這些都傾向於加深、擴展幹旱環境中的峽穀。

地殼隆起並不均勻,這就導致大峽穀的北岸比南岸高出300多米,並且科羅拉多河與南岸更靠近些。北岸高地降水量相對較高,其幾乎所有徑流都流向大峽穀中;而南岸高地的徑流則順著地勢向著背離峽穀的方向流去。這就加劇了峽穀的侵蝕,使科羅拉多河北岸的峽穀及其分支更快地拓寬。

大峽穀兩岸都是紅色的巨岩斷層,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創造力鐫刻得岩層嶙峋、層巒疊嶂,夾著一條深不見底的巨穀,彰顯出無比的蒼勁壯麗。更為奇特的是,這裏的土壤雖然大都是褐色,但當它沐浴在陽光中時,在陽光照耀下,依太陽光線的強弱,岩石的色彩則時而是深藍色、時而是棕色、時而又是赤色,總是撲朔迷離而變幻無窮,彰顯出大自然的斑斕詭異。這時的大峽穀,宛若仙境般七彩繽紛、蒼茫迷幻,迷人的景色令人留連忘返。峽穀的色彩與結構,特別是那氣勢磅礴的魅力,是任何雕塑家和畫家都無法描摹的。

峽穀兩壁及穀底氣候、景觀有很大不同:南壁幹暖,植物稀少;北壁高於南壁,氣候寒濕,林木蒼翠;穀底則幹熱,呈一派荒漠景觀。蜿蜒於穀底的科羅拉多河曲折幽深,整個大峽穀地段的河床比降為每千米1.5米,是密西西比河的25倍。其中50%的比降還很集中,這就造成了峽穀中部分地段河水激流奔騰的景觀。正因為如此,沿峽穀航行漂流就成為引人入勝的探險活動。

冰川國家公園——北美大陸的分水嶺

冰川國家公園位於美國蒙大拿州北部、與加拿大相毗連的國境線上。被稱作“北美大陸分水嶺”的落基山脈從北到南貫穿公園中心。公園占地4100平方千米,原是布萊福特部族的印第安保留地的一部分,1910年辟為國家公園。因這裏有50餘條冰川,故得名冰川國家公園。

冰川是由降落在高山的大量積雪在重力作用下凝為沿地麵運動的巨大冰體形成。陡峭的縱壁,有棱有角的外形,是冰川的特征。在冰川國家公園中以布萊福特冰川最大,占地約4.8平方千米,位於海拔2440米的傑克遜山和布萊福特山北坡。哈裏森冰川和龐普裏冰川覆蓋在南坡。這裏也以其美如畫卷的山峰聞名。位於公園北部3000多米高的克利夫蘭山為最高峰。公園中超過3000米的還有金特拉峰、西耶山和斯廷森峰等。這裏的山脊好像一把把利刃,那被冰河剝蝕得像金字塔似的峰巒,覆蓋著皚皚的白雪,顯得格外妖嬈。地壓將山峰上的岩石扭曲、折裂和使它們傾斜了,形成一幅難以置信的疊層岩幾何圖形。每一岩層構成了一座平台,平台往往不足1米厚,雪花積貯其上,把整個山峰點綴成了黑白相間的條絨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