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巴鬆措靜悟(2 / 2)

轉過山來,就到了湖邊。湖麵如同一彎新月,懸掛在碧綠的山間,周圍的雲、山、樹倒影在湖麵上,讓你分不出真假來。仿佛有一個地下的天地從這個洞穴中向你敞開,如果你不走動,你根本感覺不到這個世界是運動的,因為湖水與周圍山色渾然一體的樣子讓一切都沉靜了下來。

湖中心的小島,給這片平靜的湖麵帶來了一絲立體感。我即刻在心中給它想了一個名字——湖心小築。記得有一首詩說“白銀盤裏一青螺”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再往前走,看到不遠處有一座板橋,通過板橋可以走到湖中心的一個小島上。站在通往湖心小島的木板橋上往遠處看,白雲停留在山峰上,山峰駐留在湖的盡頭,白雲和山峰一起倒映在湖裏。

可以結婚的佛教徒

一時的恍惚之後,橋上隻剩了我一個人,那對夫婦已經不知去哪裏了。小島上竟然還有一座寺院,這就是紅教寧瑪派的錯宗工巴寺。我曾經問過藏人,為什麼寧瑪派會被稱為紅教,他給了我一個極其簡單的答案——因為他們戴紅色的帽子。我突然就明白了:越是高深的問題,其答案就越簡單。

按順時針的方向走過小島,到處有開著的小朵格桑花,這些花兒看著很細弱,站得卻很挺拔,在陽光下燦爛地搖曳著。有一株桃和鬆的連理樹,叫做“桃抱鬆”,頗為奇特,算是小島的一景。據說,情侶及新婚夫妻在樹前照相是可以增進感情的。還聽說那棵古木是有靈氣的,如果有佛緣的人站在樹下就會有片葉子落下來,頗為神奇。

很奇怪的是,這個教派並不像其他佛教分支,信徒可以結婚生子,並講究男女雙修。因此我對這個教派不甚接受,可能因為從小就接受太多傳統文化的教育吧,對這些稀奇古怪的教派存有芥蒂。寺廟外,竟還供奉著男女生殖器,讓人對這個教派有了很大的好奇心。而更加神奇的是,據說在湖北岸的求子洞,有石女之說。乘遊艇到湖北岸,沿溪泉向上步行10分鍾,便可到達。在洞左邊岩體上約一米高處有一個女性身體,各個部位清晰可辨,非人工雕琢,每30天左右,陰部還會排出紅色的黏液,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據說天上的女神被美麗的巴鬆措吸引來此沐浴,求子洞中有一塊岩石從女神的身體獲得靈性,才有此異事的。

遙想

將要離開的時候,聽別人說湖邊的停車場前有一塊觀景台,登上觀景台可以將整個巴鬆措盡收眼底。而且說如果有佛緣的話,還可以看到景區中三處意象上的景致:皇帝的寶座、燃燒的火焰以及紫色的佛珠。我便一溜煙跑到台上,向下俯視,果然整個巴鬆措,如山間的一塊翡翠,完美地呈現在眼前。

不知為什麼,這個景象突然讓我想起小時候做錯事時,被父母責罵過後,總喜歡站在門檻上,倚著矮舊的木門遙望遠方,兒時的遙望點燃我對遠方的向往,此時的遙望卻讓我想起那扇木門,還有門裏麵年邁的母親,此時此刻,她在幹什麼呢?是否正倚著木門盼我歸來?我不禁想說,時光時光慢些吧,別讓她再變老了。我離開這裏就會回家,再也不會離開那扇破舊的木門。

站在觀景台上遠望,真是越看越驚豔,這一泓似新月般的水麵,鑲嵌在高峽深穀中,平滑得仿佛一匹上好的絲綢,稍微一抖,歡快的波紋就會蕩漾開來,精致且迷人的質感呼之欲出。陽光透射進來,水麵與山體呈現出一係列迷人的光影變幻,置身其中,真如仙境。我將這裏的美景都裝進了相機,並試圖將它帶回我的家中。但是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隻要我踏出這裏,它就不再屬於我了。除非我有拋棄一切的勇氣,讓這裏成為自己的家。對於我來說,也許隻能將它作為一輪明月,懸掛於心頭,永不相忘。是了,巴鬆措,我心中永不落下的月亮,我如何能將你遺忘?

巴鬆措之行,就這樣簡單地結束了。說真的,心中難免有一些失落,但是坐在車上,回頭想想,如果一段旅行,全程都是完美無憾的事物,是否也是一種遺憾?就像斷臂的維納斯,如果四肢齊全,會不會也是一種遺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