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戶外活動小經驗500個(4)(1 / 3)

13.行進中盡量減少身上外掛的物件,因為這些物件可能會在某個危險地段掛住樹枝,使你的身體徹底失衡而摔倒或者跌落。

14.行進中切勿跟得太緊,給前麵的隊友一點空間,最好相距三至五步的距離。也切勿落後太多,以免和隊友失去聯絡。

15.在攀爬碎石多、冰雪多、易滑落的山坡時,相鄰隊員的距離不要太近,要留出比平時多2個人的間距,以防下麵的人被砸傷。

16.在一些特殊路段,也要盡量地拉開些距離,比如荊棘叢,不要跟得太緊,以避免前麵的驢友無意撥開的樹枝回彈,誤傷自己;又比如攀爬岩壁、梯子、繩子等,保持距離是為了萬一前麵的人發生意外,不會傷及後麵的人。

17.在山上行走,上山時將自己的登山杖適當縮短,短於平路行進時的長度;下山則適當伸長,長於平路行進時的長度。

18.行走途中,自己的登山杖不要隨心所欲,記得身後還有你的驢友,杖尖應指向地麵,而不是任意方向,以避免你的不經意而誤傷身後的驢友。

19.在某些需要幫忙的地方,上麵的人不要通過登山杖去拉下麵的人,萬一登山杖各節間鎖扣不緊,這麼做會使你的愛心釀成慘劇。

20.陡峭路段中向上行進,不要往高處看,往上看往往會產生緊張感和疲憊感,目光保留在自己前方三五米處最好。

21.在崖邊或陡峭路段行走,不要往下麵看,以免產生驚恐和眩暈,隻看自己前方三五米處最好。

22.在較陡的下坡處,可降低身體重心,甚至蹲下來手扶路一點一點向下移動,會更安全。

23.涉水渡河要選擇河水較淺、水流平緩、無暗礁、無暗流和漩渦的地點,如果水深過腰、水流速度超過每秒4米的急流,不要無保護地涉水過河。涉水過河時,應當穿鞋,以免河底尖石劃破腳,同時也可以更好地保持平衡。

24.不要輕易冒險走夜路,力爭天黑前下到山下,實在趕不及最好中途下撤。

25.雪中步行,若數人結隊行走於膝蓋以下程度積雪的雪地,腳步需與領頭隊員的腳印重疊前進,這樣比三三兩兩淩亂地走,疲勞程度要來得低。

十三徒步篇

1.長途徒步常見的退出原因:腳底起泡、腳底痛、腳踝痛、膝蓋痛。

2.新鞋容易引致腳部不適,刺激水泡形成,因此參加長距離徒步時,最好不要穿新鞋。

3.登山鞋比較重,鞋底也硬,走久了易起水泡,長距離徒步不宜選擇登山鞋。

4.厚而幹爽的襪子,可以減少腳與鞋底的摩擦,減少起水泡的機會,所以最好帶幾雙備換。

5.如果選鞋不對或步姿不正,行走中感到腳的某個部位有疼痛或摩擦感,可在該處貼上一塊創可貼,在一般情況下,這就可以防止打泡。

6.就算腳底有水泡,也要千方百計努力讓自己的步伐動作不要變形,不要去躲避水泡的痛!這條要時刻叮囑自己。如果動作變形了,身體其他部位,特別是腿腳就麵對非常規的壓迫,就容易導致其他損傷,比如跟腱拉傷、腳踝傷等。

7.不影響行走的小水泡,可以暫不刺穿;如水泡增大,感到腫脹及痛楚,可用消過毒的針刺破水泡,釋放積液(老人教的辦法是用一根馬尾穿在水泡上),然後包紮患處;如水泡已穿破,謹記不要將表皮剪去,否則第二天走路你會疼痛難忍。

8.長距離徒步經常會發生三角內褲磨破大腿內側的現象,雖然是小事,但十分影響徒步,所以要選擇不摩擦大腿根的平角內褲。

9.長途徒步起步前,最少要做10分鍾以上的熱身運動。

10.徒步是種全身運動,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

11.長距離平地穿越,必然造成腳掌的極度疲勞。可以不定期地變換行走姿勢,如走跑結合,這樣輪換腳掌受力點,使整個腳掌均勻受力,同時運用到更多的肌肉組合,讓肌肉交替得到休息,可減緩疲勞和疼痛,徒步更遠的路。

12.有一定彈性的鞋底,可在一定限度內預防腳底痛。

13.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速度不勻和頻繁的等待、追趕,很消耗體能。

14.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那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

15.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16.長途徒步上坡時上身前傾,下坡時身體後仰,這樣走比較省力。

17.一定要經常把護膝、護踝鬆一鬆,讓膝蓋和腳的血液通暢一下。

18.休息應該是積極的、主動的,而不僅僅是躺下休息這麼簡單。休息時可脫下鞋襪和護膝,做一下大腿和小腿的鬆弛和按摩。

19.在徒步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地休息:一般每走50分鍾需要休息10分鍾,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衡量加減。

20.休息要勤休短休,每小時休息5~10分鍾,比4~5小時休息1小時更有效。

21.千萬別休息太久,不然腿會比鉛重。長時間的休息反會令酸軟的肌肉僵化,必定造成身體的重新適應。

22.不要快速行走後一停下來就坐下休息,這樣會加重心髒負擔。應該卸下背包等所有負重裝備,先站著調整呼吸2~3分鍾,才能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