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西北行(3)(2 / 3)

西北的進步,就是中國的進步,沒有全新的西北,就沒有全中國的現代化。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西北的交通問題解決的不錯,農業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是水和沙的問題依然不容樂觀,幹涸的鹽堿土,堅硬的戈壁灘,植樹造林和改造生態環境的任務依然十分繁重。解決水的問題,最有效的辦法,或者說是根本辦法,還是要多種樹多造林。在敦煌的時候,看到報紙上的一則消息讓人感動:寶蘭鐵路二線正在建設中,為了保護一棵三人合抱、有600年曆史的老槐樹,鐵路部門決定更改設計,繞道施工,為此增加了近2000萬元的建設費用。而這株老樹位於距蘭州38公裏的榆中縣三角城鄉下的彭家營村,村民們說,這棵樹是明朝初期彭姓家族從山西帶來的樹苗種植成活的。當地常年缺雨幹旱,這棵大樹卻枝繁葉茂。為了一棵可以見證數百年曆史的大槐樹,真應該感謝彭家營的村民,感謝甘肅的鐵路建設者。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西北的故事說不盡,道不完。

第十一(節) 蟒河一日

多年以前,就聽說晉東南的陽城縣有個美麗的蟒河風景區。也許是女人天生與蛇類動物有些特殊的聯係,抑或是傳統文化影響之緣故,對以巨蛇取名的蟒河不禁有些神往。

國慶(節)休息的幾天,相識二十年的同學在國內最大的無煙煤基地晉城市聚會。除了敘舊聯誼類的活動外,安排了金秋十月的蟒河之行。位於“方七百裏,高萬仞”的太行、王屋兩座大山下的蟒河,剛剛躋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行列,這裏曾有“年且九十,麵山而居”並挖山不止的北山愚公,更有高級別的保護物種娃娃魚和數百隻野生獼猴群為她添彩。去蟒河前就聽兩位陽城人講過:“不去蟒河後悔一輩子,去了蟒河一輩子後悔。”這不乏煽動又充滿詭辯的說道,更平添了我的一段好奇心。

2日,一個晴朗的早晨,大隊人馬乘車南駛,到蟒河外圍“巳時”將盡。據說以十二地支命名時辰就充分考慮到了動物的屬性特點,比如“巳時”為上午9點至11點鍾,此際陽光普照,霧氣消散,大地回暖,萬物複蘇,在這天地之間樂陶陶暖融融的時候,蛇從洞穴中爬出,開始了一天的活動。我們的蟒河步行也是這個時候開始的。將近或已過不惑之年的四五十人同行,便生出許多的樂趣和莫名的興奮來,可謂是得天時地利人和之行了。

對於蟒河,我過於輕看她了。此番出遊一開步便踏上了峭壁突兀陡坡崎嶇的下山道,這是始料不及的。細細想來,盡在情理之中,水往低處流嘛!因此我們必須先下後上了。陡坡給穿著有跟鞋的現代女性一個下馬威,此刻她們最大的心願莫過於一條階梯小路從天而降。走在前麵的人,偶爾對著空穀喊上一兩聲長長的號子,顯示自身的矯健,博得大山的共鳴,也算給後來者一個照應。終於到達河槽了,撲麵的清風將燥熱的心緒漸漸平息。蟒河比想象中要深得多,兩側翠峰壁立,穀底臥石清泉,飛瀑爭鳴,水花歡唱,柔和的陽光遍灑,相悅的同窗暢敘。一條三十多公裏長的峽穀蜿蜒伸展,恰似神氣十足鱗片閃光的巨蟒舞動。層巒疊嶂的山峰峭壁間偶爾掛出張張水簾,猶如千萬顆晶瑩的珠璣飄落溪穀。有人不慎濕了鞋子,山穀裏隨即傳出潺潺流水伴奏的陣陣笑聲。在青山合圍的深穀駐足,在綠水蕩漾的石峪小憩,撩撥凹石板上的汪汪碧水,飽餐山穀間彌漫的草木清香,頓時便覺神清氣爽,采菊東籬或桃花潭水之類對景當歌的情結油然而生。

山林野趣讓我們暫時告別了城市的喧囂,不便的交通讓蟒河給了我們一個驚喜。但願蟒河更長久地保持她的天生麗質,她的質樸寧靜,她的超凡脫俗。躁動的人類需要大自然的擁抱。踩著圓溜溜的光潔河槽卵石,穿越白綠相映的峽穀長廊,領略蟒河不假人工的風光,我們手腳並用再次踏上崎嶇山道。山的挺拔,水的秀美,野生獼猴的嬉戲,蛙蟲飛鳥的自得,甚至茅屋草蓬下的小木板凳,讓人不時生發點點靈氣,滴滴遐思。盡管回程路上一多半時間都在攀援,還是感覺比去的時候輕鬆了許多。日落時分,乘車回營。雖說路上辛苦,旅途勞頓,依然覺得此番出遊無怨無悔也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