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遠去的背影
有學者提及1998年10月赴陽城出席“名相陳廷敬暨皇城古建學術研討會”是一次難忘的曆史文化之旅,不僅因為聚學界師友而受益頗多,更因為陳廷敬“午亭山村”故址的“林霏山色”,使人感觸彌深。對此我有同感。
說起河東鹽池,無疑會提到一名叫猗頓的富商,由此還要追溯到在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越國大夫範蠡。當年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退保會稽(今浙江紹興),範蠡為勾踐獻上妙計,將美女西施送給吳王夫差,勾踐得以免死,範蠡入吳國成了人質。兩年之後,範蠡回國,從此幫助越王勾踐發憤圖強,埋首備戰。勾踐臥薪嚐膽整整十年,他用範蠡和文種二人之謀,一舉滅掉了吳國,洗雪了恥辱。而相傳越國滅吳以後,範蠡攜西施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也有史書稱,範蠡此後改姓易名,號稱鴟夷子皮,遊到齊國陶地(今山東定陶西北),治產積財,富至萬萬,成為春秋戰國時天下最富有的大商,人稱陶朱公。朱公既富,樂於施舍,而“猗頓,魯之窮士也,耕則常饑,桑則常寒,聞(陶)朱公富,往而問述焉。朱公告之日:‘子欲速富,當畜五牸’,於是(頓)乃適西河,大畜牛羊於猗氏之南,十年之間,其息不可計,貲擬王公,馳名天下。以興富於猗氏,故曰猗頓。”這是《史記·集解》援引孔叢子的話而勾勒的猗頓發跡史。而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司馬遷傾向於猗頓由鹽池起家致產,而後“貲擬王公,馳名天下,與王者埒富”。關於這位聞名天下的戰國大商人的致富途徑,一直存在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是以河東鹽池起家,一說是以畜牛羊而興業,然而對猗頓積累財富時問師於越國大夫範蠡,對猗頓發達致富的地方是在猗氏(今山西運城屬地),則沒有任何的異義。
猗頓是中國史書記載的最早與河東鹽池有關的人物,而且他的富有與鹽池的關係非常直接,退一步說,即便他不是業鹽而是牧養六畜以至富有,那也是因為他起家發跡的猗氏是一個擁有鹽池之利的地方,而不是別的其他地方。猗頓把富有與鹽池很早就聯係在一起,所以在追溯河東鹽池的曆史時,不能不提到猗頓這位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商人;在炫耀明清山西商人的輝煌時,不得不想到明清山西商人的原始發跡處是在河東鹽池。據說,猗頓在業鹽或者牧畜的同時,還做著珠寶生意。人稱猗頓“長袖善舞,多財善賈”。古書《淮南子·汜淪訓》記載:“玉工眩玉之似碧盧者,唯猗頓不失其情。”也就是說,這位起家鹽池的富商還以慧眼識珠寶而著稱於世。不過猗頓也像他的師傅一樣,既能聚財也能散財,備受後世推崇和稱頌。在今天的運城鹽池,還在傳說著猗頓生有三子,長子王寮,次子王景,季子王鑒,而現在的臨猗縣城南還有用這三個名字命名的村子,特別是在王寮村裏還有猗頓墓,人們以此來紀念這位與鹽池有特殊關係的早期中國的大商人。
第二(節) 念喬家商經
假如沒有激情,沒有對情感、利益、名望的追求,世界上一切偉大的事業可能都不會成功。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劇中的喬致庸,與中國近代史上真實的喬致庸一樣,是一位典型的有著成功欲望的中國式的浮士德。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對於經商的喬家人來說,“本”和“源”最重要的內涵是什麼?是正確的義利觀指導下的正當商業活動和商場競爭,就是古代聖人標榜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以說,明清晉商之所以稱雄商海500年,成為古代中國最具實力的商幫,與其經營活動中的誠信理念、敬業開拓精神以及嚴密的科學管理是分不開的。祁縣喬家興盛超過了200年,曆經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五朝,與其誠實守信的關係最為直接。《喬家大院》通過劇情故事塑造的銀屏人物,將喬家的商德、喬家的商經娓娓道來,在人物劇情的烘托中,將晉商的經營理念、為商之道形象直觀地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晉商的經營訣竅,晉商的經營藝術,就是通過劇中人喬致庸、孫茂才、馬荀幾位晉商能人的口中講出來;比如喬家製定的號規,既規範了商號的連鎖管理,也約束了商號從經理到夥計甚至是東家的行為舉止,特別是店號掌櫃的幹不好就走人,東家與掌櫃的互敬互愛,喬家商號夥計必須戒五毒,戒懶、戒驕、戒貪等等;比如商號的任何人都不得任用私人,不得私自拆借銀子,給店號造成損失的,違反規定喝花酒、捧戲子的,都要受到懲罰,輕則興師問罪,重則開除出號;比如為激勵商號所有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號內夥計增加分紅身股,獎罰分明,事業留人,等等,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對現代經營管理也有所啟示。
喬家以勤儉誠信起家,以儒家倫理道德維持家族的興旺。喬家在包頭的“複”字商號,開辦之初就宣稱“以勤儉誠信為本”,做生意不缺斤少兩,不摻假圖利,商號使用的“鬥”和“稱”,讓一些利給顧客,包頭人於是都願意進出喬家的商號,“複”字號的買賣越來越紅火,錢財越聚越多。
晉商成功的原因在於儒商,而儒商的根本全在於誠信。《喬家大院》一劇中所表現的堅持“誠信為本”、“以義製利”的經商之道的晉商精神,從商貿到金融,實現“貨通天下”、“彙通天下”的充滿創新理念的晉商精神;“縱橫天下五百年,跨越歐亞九萬裏”,勇於開拓前進的晉商精神……無一不是民族奮鬥精神的真實寫照,也無一不是當代中國商人應該具備的品格。時代呼喚著商業誠信,曆史賦予中國商人新的使命。這一切能夠從《喬家大院》這部優秀作品所彰顯的晉商精神中得到借鑒和啟迪。喬致庸這位喬家的代表人物,無疑是集中國傳統文化和商業成就於一身的優秀商人,可以說他是真正掌握了經商真諦的晉商傑出代表人物。就是在喬致庸手裏,喬家大院的建築規模和形製格局基本形成。喬致庸的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恪守了儒家文化所要求的商業人格,把儒術榮耀門第的思想發揮得淋漓盡致,最終成為儒與商並舉的一代巨富。在喬家的商號中,所有的人都必須念通“誠信”這本經。民國以來,喬致庸的孫子喬映霞主持了家族產業,他也立下了嚴格的家規:一不準吸鴉片、二不準納妾、三不準賭博、四不準冶遊、五不準酗酒,等等。這些家族的規矩對維持家業興旺有著重要作用。因此,要成大業,就得從細(節)做起,就得從誠信開始,這也是喬致庸和他的“在中堂”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的有形和無形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