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質文明帶給人類生活諸多便利的同時,無疑也會剝奪生命中的部分快樂。眼下人們對老照片、老房子的回味和青睞,就大有文章可做。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們,在物質生活已經豐富的今天,努力捕捉東方文明的精髓,對中國親情友情之類的實感真情羨慕不已;而開始向小康目標邁進的我們,或許正在朝著堅硬外殼包裝的冷漠和沉默走去。我們偶爾聽到城市居民被盜竊有鄰裏觀戰、閉門不出的故事,看到關於現代人際關係冷漠對人類自身傷害的議論,罪魁禍首當屬樓房式建築物。都市人在一個單元樓住上四五年,不知道左鄰右舍上下誰居的大有人在,樓房無疑是現代人快速步入“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境界的捷徑。除了工作上的關係外,一棟樓房一個單元中也必得有些特殊有點名氣的人物,或許才有資格讓全體樓民認識。進步乎?文明乎?
前些天看某權威報紙登載的文章說:當今城市患有神經係統疾病的人數正日趨增多,沿海發達地區如深圳市的患者比例更高一些。對寂寞孤獨的人來講,隔絕生硬的人際關係就是催化的毒素。而冰箱在給人們帶來生活享受的同時,由於其製冷劑氟利昂的使用,已經對我們居住的環境造成威脅,維持人類正常生命的臭氧層也開始出現臭氧空洞,於是,一些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的小學生拒絕家長在居室裏安裝空調,以減輕一分對大自然的破壞。雖說微不足道,卻也讓人欽佩甚至感動。不少廠家都在生產無氟冰箱,專家說無氟製冷現在還不能達到最滿意的效果,但不久的將來,無氟製冷將會占領全部市場。由此便進一步生發了冰箱與樓房相通的聯想謬說。
近年來微波爐廚具的普及,不少消費者將其視為烹飪的輔助工具或冰箱的配套產品添置家中。微波爐體積小,用途大,使用方便,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燒製出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食物,而且冰箱存放的食物經過微波爐的高溫加熱,細菌消滅殆盡,食之有益健康。說它是冰箱的配套產品當之無愧。那麼,隔絕的樓房居民是否也該發明發現更多的增進快樂和健康的配套設施呢?
第四十七(節) 夕陽·黃昏·城牆
自幼在晉西北的一座古縣城裏長大,舊城的模樣也時時回到我的夢中。不過,不知因為什麼,小時候玩耍最多的地方——老城牆卻一次也無緣入夢,翻看周公解夢,也還是不得其解。
“文革”之前,城牆大部分還是完整的。依城牆過去開設的四座城門,隻是沒了門扇,留下了四個敞著的大豁口,稀疏的人們從此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去,在被稱作城門的兩旁,是高寬厚都讓人望而卻步的城牆,出了城牆門就算是城外,那裏全是莊稼地,人跡罕有,墳頭不少。城外有鬼,我們小時候經常會這樣想。黃昏時分,別說是小孩子,大人也都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節)奏,躲進自家的屋裏,打理些家務活計。
不過,城牆我是常去的,當時也隻有五六歲。夏天是我們非常快樂的日子,晚飯之後,父親母親帶著我們兄弟姐妹四個,在城牆上溜達消夏,城牆上有碗口粗的榆樹、槐樹,牆頭上裸露著黃土,長著一些不知其名的依然美麗的小草,我們在周遭三四公裏的城牆上漫步,全家人以這樣的方式消遣著盛夏,度過了幾個春秋。新生的榆錢,捋一把,吃兩口,滑滑的綿綿的感覺;槐花開了,拽上幾串,回家後媽媽用熱水一燙,伴一點麵加少許調料,放在籠裏一蒸,味道很好。每每在城牆上看著太陽落了山,走到薄暮籠罩,相互間幾乎看不清麵目為止,我們還是不願回家……
城牆,護城之牆,最常見的是由磚石壘砌築成的延伸長寬高三維空間的物體。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有城牆的地方比比皆是,沒有什麼可讓人大驚小怪的。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有城牆的城市鳳毛麟角。我見過的城牆並不多,六朝古都南京、十朝古都西安和有兩千多年政權建置的平遙,這幾個地方的城牆都很有特色,也有很多的趣聞故事散落其間。每當登上一座或一段城牆時,都會讓人生發思古之幽情,心平靜得很,也茫然得很。
記得一次去平遙古城,時間大約是在仲夏之季,已經過了下午5點鍾。剛剛下了一場大雨,雨過天晴,兩道彩虹騰空而升,古城牆籠罩在美麗的彩虹中。城牆上隻有很少的幾個人,加上我們也隻有十來個人。於是,我和姐姐就從甕城走起,沿著城牆一直走,走到了落日黃昏,走到管理人員派人上城牆找我們,而我們在城牆上不停地說著從前一些有趣的故事,內心充滿無限快樂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