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西北行(12)(2 / 2)

夕陽、黃昏、古城牆,悠閑、安寧、舒適,景觀如此協調,心境如此美好……農業社會司空見慣的自然景象,對於今天的我們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奢侈。於是,我隻能用相機捕捉到時光和曆史在這一刻的定格。

第四十八(節) 生命·城市·水——北美考察點滴隨想

從小學起甚至是更早的時候,我們知道了生命存在最基本的三要素是空氣、陽光和水。有潔淨水域的地方空氣會更清新,陽光會更燦爛,樹木花草會更繁茂更嬌美。然而,一個有人群居住的地方,想同時擁有藍天白雲、碧水青山和綠樹紅花,那是需要基本條件的。

最近,我作為山西哲學社會科學考察團的成員,前往美國和加拿大兩個北美國家的幾所大學、幾處文化藝術中心和博物館,進行了短期訪問和考察。走馬觀花式的出訪中,特別讓我感動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營造出的那種環境。我們走過的十多個城市,大多濱海臨河,我們中的多數人都知道美國獨立戰爭中那條河水充溢河流清澈的波托馬克河上坐落著一座英雄的城市華盛頓,知道紐約哈得遜港是北美洲最早的移民登陸點,知道港口城市溫哥華被譽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等等。然而這次出行,我們更多地還是直觀感受了北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環境。

乘車旅行途中,清新的空氣,迷人的水色,鬱鬱蔥蔥的森林,芳草茵茵的綠野,帶來了愉悅,帶來了舒坦。目睹這些城市中的河海湖汊中的水流如想象中的那般充裕,周圍環境如希望中的那般潔淨,心中那份感動的確很深很深。經過安大略湖邊時,導遊告訴我們這裏正在成為世界各地富人們避暑的天堂,因為這裏擁有世界上得天獨厚的淡水湖群。我似乎並不羨慕豪富們口袋裏鈔票的不斷鼓脹,卻很嫉妒或者說羨慕北美人擁有如此適宜的生存環境。像眼下人們常常談起的“資源共享”,我以為物質享受、文化資源、網絡資源等等,隻要你的經濟實力和文化水準允許,你就可以共享,然而北美充裕的淡水,清新的空氣,明豔的陽光,舒展嬌豔的花朵,你如何能夠共享?

七十年代後期起,中國開始了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國民總產值突飛猛進,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我們的物質生活不斷豐富,從改革中得到了許許多多的實惠。我們的日子好過了許多,可我們的擔憂也增加了幾許:許多地方的天空不再瓦藍瓦藍的,湖水不再碧綠碧綠的,河水不再清澈見底,花草不再純潔無瑕,小溪不再水滿,大河不再常流;摩天高樓越建越高,人口密度越來越擠,生活垃圾越積越厚,幹旱高溫的天氣越來越多,人工降雨的次數越來越多,沙塵暴的次數越來越多;淡水減少了,森林減少了,物種減少了……不斷惡化的環境一再向人類預警告急:我們是在付出了犧牲環境的巨大代價來發展經濟的!

優美環境的背後潛藏的還是人的文明素質,是一個社會整體的道德文明素質。我們要建設的小康社會是可持續發展中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的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社會,但是改善環境、美化家園的確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需要社會全體公民的奉獻。看到北美如詩如畫的風光,想到我們正在經受著經濟發展中環境汙染的痛楚,多麼希望我們的企業家們,能夠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想到與我們休戚與共的環境,多麼希望有真知灼見的企業家們不再從事那些危害環境的生產,多麼希望我們的普通老百姓能夠擺脫生存領域裏髒亂差的困擾。眼下我們的魅力城市、宜居城市、自然生態保護區以及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區等等,都是我們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有效實踐和行動楷模。今天,保護環境已經成為發達國家人們的自覺行動,成為人們心靈和道德上的一種默契。如果大家都能夠珍愛保護我們共同的環境,共同的地球,或許用不了許多時候,我們的城市周圍也會出現清澈幽靜的河流,平整美麗的草地,參差錯落的樹木森林,波光瀲灩的河湖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