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城市·文化(6)(3 / 3)

“百日維新”失敗後,楊深秀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代表了三晉人民站在時代改革的前沿,威武不屈、憨直堅守、不計得失、愛國保疆的民族優秀人文精神,也是山西開放與變革思想綿延兩千年的精魂之所在。

山西近代工業的發端世界產業革命從18世紀中期英國紡織行業開始,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發明,為機器工業生產過渡做好了準備。之後,法、德、美也相繼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製度確立。19世紀六七十年代,清王朝在兩次鴉片戰爭失敗與太平軍的沉重打擊下,被動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開始了中國的近代工業化進程。

光緒十六年(1890),晚清政府添建保定經獲鹿、太原、平遙、侯馬、潼關至西安間的長途電信線路,總長1302公裏,山西境內881公裏,山西電信通訊艱難起步。

光緒十八年(1892),在熱衷新政的山西巡撫胡聘之主持下,創辦太原火柴局,生產“雙羊牌”火柴,每日產量僅黃磷五色火柴500小筒(每筒100支)。1903年,山西票號商人渠本翹與喬雨亭注資,組建雙福火柴公司,改官辦為民辦,聘請日本工程師,購進新設備,產量大幅增長,成為山西近代工業的龍頭。

光緒二十四年(1898),山西創辦“太原機器局”。巡撫胡聘之委任候補道徐桂芬為總辦,撥藩庫銀480萬兩,購置太原城北門外千佛寺廟地38畝,當時有廠房12間,工匠、學徒百餘人,設備從英國福公司天津洋行購買,以修理槍械為主,製造武器為輔。太原機器局在生產設備和生產規模上,代表了山西近代官辦工業起步時期的最高水平。

特別是1907年,以近代晉商代表人物渠本翹為首的“山西商辦全省保晉礦務有限總公司”改組成功,山西近代機械采煤業由此發端。同一年,正太鐵路正式通車,山西交通事業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與此同時,山西印刷業、紡織業、麵粉小憩(吳體剛/攝)

業、電力、采礦以及冶金都有了長足發展。

可以說,是文化的開放推動著民族的發展和前進。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既有“東學西進”的漫長歲月,也有“西學東漸”的近代時期。伏爾泰第一次提到中國,是在1792年出版的《哲學通訊》中,他主張歐洲人采用中國的種痘術,因為“中國是世界上開化最早的國家”。西方文明大規模進入中國的時間,如果從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明代萬曆年間來中國算起,已有450多年的曆史,事實上西方文化真正對中國人產生重要影響,是在近代以來的一百多年。特別是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朝在妄自尊大、閉關鎖國中喪失了文化自信,甚至盲從西方,恐懼西方,中國與西方在科學與民主方麵有了大的距離。然而,山西仁人誌士依然不懈地探索西方的文明,山西學子也大量出國學習,試圖革故鼎新,變法圖強。隨著近代工業文明的興起,山西在文明轉型中前進一大步,文化開放成為時代潮流,浩浩蕩蕩,勢不可止。

在那遠去的歲月裏,山西商人把握天時地利人和,審時度勢,囤貨販售,用他們頂風冒雪走沙漠、踩波踏浪萬裏行的氣概,曾經展示過他們的輝煌;用他們不畏艱辛、堅忍不拔的毅力,曾經譜寫過壯麗的篇章。我為昔日的晉商精神折服,為晉商昔日的輝煌驕傲。然而,曆經千山萬水、曆盡千辛萬苦的山西駝幫、船幫、票號的背影漸漸遠去,隱沒封存在塵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