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仁山智水(1 / 2)

舒婷

其實山水並非布匹,可以一段一段割開來裁衣。心境的差異,猶如不同程度的光,投在山水上,返變出千變萬化的景觀來。

[作者簡介]

舒婷:(1952—),詩人。代表詩有《致橡樹》

等。著有詩集《雙桅船》

《會唱歌的鳶尾花》,散文集《心煙》《秋天的情結》《硬骨淩霄》等。

承蒙山西同行盛情,我們幾個寫作人暑期應邀參加采風。五台山寒氣砭骨,應縣懸空寺大雨傾盆,雲崗石窟外陽光酷熱,眾佛居所卻是一片沁涼。歸途心血來潮又鑽進張家界,個個鞋子都開了口,雙頰貼著太陽斑回家。

朋友見麵寒暄:五台山好玩嗎?張家界不負盛名吧?不久有人打探出舒婷根本不會玩,隻會帶帶孩子。

也不爭辯。

男人們去登山,襯衫鞋襪均可以漏卻,唯照像機決不會忘記,而且往往交叉背數台,好像長短獵槍全副武裝。進入風景區,四下裏搶鏡頭,生怕不趕緊套住,那奇峰峻嶺將一溜煙跑開去。男人一上製高點,一覽群峰小,就忘形,就慷慨激昂,就不停地“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活脫脫一副征服者嘴臉。不信你看那些篆刻碑文題字,無一不出自大男人手筆。若要說古代女輩本不入流,那麼時下在古樹老竹甚至殘垣斷堞上,海寫××到此一遊,十有九個是現代男兒又怎麼說?

剛上五台山,男人們立刻被它近百個寺廟所傾倒,恨不得兩天內東南西北台一並攬在懷裏。可惜時間太短,怏怏然離去,聽他們滿車上嘖舌,眼中已無他山。等進了張家界,猛抬頭,隻見夜空展現一軸巨幅山水畫,隨著月光與雲的遊動而變幻不定,他們都張大了嘴,然後極力對其他名山嗤之以鼻,甚至將自家武夷山地狠貶一通以討好新歡,真乃男人喜新厭舊之本性也。

那日在五台山,雨下一陣停一陣,山隨之忽而清明忽而影綽,江霧弱嵐遊曳其間。大家都去朝拜名勝,我怕兒子體弱,影響眾人腳程,自帶孩子在住所旁的小河邊走走。河越走越淺越急,漸漸變成嶙峋的溪再變成水晶紋的泉。水邊野生植物蔓衍叢繁,有牛蒡、野菊和青紫嫣黃各色小花。兒子攀高躍低,快活瘋了,大喊大叫。一駝一駝峰巒不驚不詫,卻渾然拙樸,如光頭和尚肩擠肩擁立四周。我慢慢踩在冒水泡的草灘上,到處都是咕嚕咕嚕的泉聲。

下午,別著腿彎的同伴們回來,無論他們的口氣多麼驕傲,都不攪我心中那份寧靜與恬適。好比眾人都在聽那長篇講座而崇拜那人的口才,而唯有散座後偶爾相視,才能體會他內心的軟弱與深沉。大自然給人的贈禮各不相同,男人們猴急,好比乘車,明知人人有座,照例先亂擠一通,把車門都擠窄了。女人在領受自己那一份時感謝地低下頭。